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政策文件 >> 内容
 
2007-2010年常州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
发布日期:2014-08-27 浏览次数:  字号:〖
 
 
    
    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实现“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组织保证,特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强基工程”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主要载体,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总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使全市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成为以发展统领学习、以发展统领创新、以发展统领中心工作、以发展统领自身建设的发展型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实现“两个率先”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主要目标是: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1)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力争创成3个省党建工作先进县(市)区,65%的镇党委、65%的村党组织达到市级“五个好”的目标。(2)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普遍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40岁左右及以下的干部占一半以上,(其中30岁左右的干部至少各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达95%;村党组织书记年龄45岁以下的达75%,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达9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达60%。(3)推行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逐步扩大两推一选、公推公选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选任方式,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与时俱进、科学合理,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的专业协会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初步彰显。(4)以加快发展、富民利民为重点,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充满活力,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村保持100%;农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依法得到保障,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持续发展。(5)工作业绩良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镇、村两级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效明显,农村社会和谐,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同时,农村社区建设及社区党建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1)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得到建立并有明显成效,力争创成2个省级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10个市“五星级”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30个市“五好”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辖市(区)都有各自的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和社区党建品牌。(2)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专职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班子成员能力普遍增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富有活力;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教育管理规范有序,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升。(3)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在职党员双向管理机制,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基本健全。(4)服务群众的水平不断提升,工作实绩明显提高。不断拓宽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途径,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培育并完善满足社区不同群体需求的网络化、产业化服务体系;促进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广泛建立。
   
    (三)“两新”组织、国有(集体)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两新”组织党的建设:(1)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企业100%建立党组织,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企业100%有党员,其中,到2007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比例达到85%以上;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职工人数在25名以上的企业100%配备党建工作指导员;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职工人数在25名以下的企业,正常开展党的工作;具备条件的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设置完备,隶属关系清晰,党建工作规范开展;规模小、变化快、人员流动大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普遍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流通市场等建立党组织,党的生活正常进行。(2)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围绕“两新”组织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引导和监督“两新”组织守法经营。到2010年底,创建成3个省级非公有制企业和1个省级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30个市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和2个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各辖市(区)、镇、街道都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党建品牌。(3)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在“两新”组织中壮大党的力量和建立党的组织的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并认真执行;健全“社会化招聘、派遣式用工、契约化管理”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制度,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业主的培训机制有效确立。
   
    国有(集体)企业党的建设:(1)“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全面推行,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融合度不断提高,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执行的保证、监督作用明显,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2)党组织和党员职工个人的学习力不断提高,学习成果有效转化,对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明显。(3)党组织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党员分类目标管理有效推行,党员管理成效和工作业绩不断提高。
   
    (四)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
   
    (1)机关党的建设持续加强。紧密联系新形势新任务,形成常抓不懈的机关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组织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蓬勃开展;《党章》和《公务员法》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机关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勤政廉洁的意识不断增强,各项评先创优中党员的比例在75%以上;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以及文明机关的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对建设运转协调、公正高效的政务环境的促进作用明显。
   
    (2)学校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围绕全市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重点推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心任务,普通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创新助推高校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创新的作用明显;《常州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试行)》得到认真执行,中小学党建工作对服务教育改革和创新、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与高水平普及12年教育大局的支持作用突出。
   
    (3)科研院所等单位党的建设持续推进。科研单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明显加强,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机制运转正常,在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技能科研骨干中发展党员工作成效明显,党管人才的资源基础巩固;医院党建工作对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促进作用彰显;文化系统党组织在支持和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以卡通文化为代表的新型文化产业、塑造常州文化魅力和建设文化常州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五)党员队伍建设
   
    (1)党员意识明显提高。对党员进行集中轮训,力争在5年内使每个党员都能参加1-2次集中教育和培训。市和辖市(区)组织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其它单位组织培训的时间不少于7天。通过培训,使广大党员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学习意识、大局意识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责任意识;牢固确立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员义务的意识;牢固确立勇于开拓创新,自觉成为锐意进取模范的意识;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科技素质明显增强。5年内分期分批抓好50万名基层干部、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轮训。镇级领导干部每年培训20天,一般干部每年培训15天,其它党员干部每年培训不少于10天。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建设,2007年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镇级干部和青壮年党员人均接受3-5次科技素质培训,掌握2-3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其中20%左右的人员达到农民技术员或中高级职业资格水平,10%达到大专水平并获得学历证书。
   
    (3)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今后五年,全市每年计划新发展党员5000名左右。其中,35岁以下青年党员占65%左右,妇女党员占25%以上,高中以上文化占9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不低于40%)。通过努力,使全市党员队伍总数中35岁以下青年党员比例提高到20%左右,妇女党员比例提高到20%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提高到45%左右。“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发展工作得到加强,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两新”组织,5年内都有新发展的党员;从业人员较少的“两新”组织,有若干名入党积极分子和成熟的发展对象。
   
    三、主要措施
   
    1.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素质、改进作风、优化结构、增强能力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组织广大基层干部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突发事件背景下,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思想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干部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创新教育载体;建立健全干部实践培训体系,促进培训内容实效化、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投入制度化;继续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把握全局、稳定发展、协调利益、服务群众的能力。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优化干部择优选拔体系,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1)加强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镇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完成农民持续增收的中心任务。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推行“两推一选”、公推公选等村党组织负责人选任方式;全面实行交叉任职,进一步精简村干部职数;建立群众民主评议制度,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拓宽村级组织选人和提任渠道,探索优秀村党组织负责人聘任镇干部制度,加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和后备干部培养,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2)适应常州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要求,以落实制度为重点,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3)全面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以集体研究、分别体现、双向反映为工作思路,建立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经济特点的党管干部的有效形式。(4)抓好机关党组织书记培训,强化创优意识,提高服务效能,积极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配备,加强中青年党员骨干教师后备干部培育;强化科研院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科研人员发挥潜能。
   
    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注重抓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选配,加强教育培训,健全奖励保障制度,提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待遇,充分调动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
   
    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落实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教育培训机制。在教育对象上突出在职党员;在教育内容上突出本职工作业务、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定期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支部集中学习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相结合、推动现代远程教育与建立网上学习城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和自身素质。
   
    着力构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继续坚持发展党员民主推荐制、培训考核制、预审考察制、发展公示制、讨论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六项制度,严格标准,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执行不合格党员处置标准,规范认定和处置程序,畅通“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着力构建党员先锋作用带头机制。以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活动内容,努力搭建党员彰显作用的平台。在农村,广泛开展“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双培”、“双带”、“党员好事实事竞赛”等活动;在城市社区,大力开展“党员志愿者”、“党员服务区”、党员再就业“双带”行动等活动;在机关,认真组织实施“在职党员奉献在社区”等活动;在企业及其它各行各业,积极开展“双支持、双争创”、“党员先锋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使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着力构建党员权利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程序,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关心爱护党员,积极探索下岗、失业、失地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机制,努力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党组织对党外群众的吸引力。不断完善辖市、区、镇党代会常任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事先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质询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提升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发言权,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
   
    着力构建群众监督评价机制。建立对党员的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把对党员的监督权、评价权交给群众,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定期走访、参加民主评议等形式,经常听取、了解群众对党员形象和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群众在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3.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学习型党组织,大力推进“强基工程”
   
    按照“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要求,继续推进“强基工程”。在农村,紧紧围绕和谐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持续增收,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镇党委;在社区,树立“小社区、大服务”理念,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创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在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企业,紧紧围绕党组织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这三个方面,创建“五个好”企业党组织;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党的基层组织,紧密结合各自的中心任务,积极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根据市委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2007年,以首批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单位为辐射源,抓好组织领导和推动,命名80个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市级示范点。2008—2010年,继续做好分类指导和典型引导,强化党组织的主导地位,构建相对完善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机制,命名一批优秀学习型党组织。
   
    4.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机制。(1)调整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今后五年,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是:带领人民群众完成“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的基本任务和工作切入点。(2)强化各级党委管党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探索建立市委直属党委、基层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创机制,强化督促考核,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3)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方式。强化典型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充分运用媒体和党建网站的力量,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抓好品牌引导,努力形成具有地区和行业影响力的常州党建品牌新亮点;推进改革创新,继续开展每两年一次的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交流;整合党群工作力量,坚持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建、团建、妇建促党建。
   
    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1)通过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拓宽党组织监督的渠道,提高党内监督水平。(2)建立健全国有、集体企业党组织党内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相关制度,明确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议事规则,完善厂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健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时通报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执行情况,广泛倾听职工意见。(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党组织各项监督制度,重视安全生产,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4)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有关规定,不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重点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和干部监督制度的落实,健全党政领导班子责任追究制度,发挥立体监督网络的作用。
   
    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权利保障机制。有计划地推进辖市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党代表权利保障与提案、党代表联系党员和群众、党委成员联系党代表等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候选人产生办法和差额选举办法;实行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实行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党内情况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健全社会评价制度,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要主动接受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满意度测评。
   
    进一步健全服务群众和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完善民意调查制度,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健全民意协调机制,增加民主协商和平等对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运用政府资源,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培育服务组织;组织党员、团员、志愿者、“社区义工”等人员,创建服务载体,开展服务活动,形成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特别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和社区居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发挥村民和社区居民自治的政治优势,不断激发基层的创造活力。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