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常州市文艺精品创作再添硕果
发布日期:2019-08-20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市大型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8月19日上午,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了本届评出的13个特别奖以及6个类别共60个优秀作品奖,入选作品代表了十九大以来我国艺术生产创作的最高成就、最新成果。据了解,戏剧类别全国有11部作品获奖。
  在此之前,该剧还获得了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省戏剧文学剧本特别奖、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剧本孵化一类扶持剧目、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剧目、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等一系列荣誉,并参加“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江苏省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等,演出所到之处无不掌声雷动。
  一部聚焦农民“吃饭问题”的舞台艺术作品,何以具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在“陈奂生”的基础上
  “陈奂生”是常州籍著名作家高晓声笔下的经典人物。1978年起,高晓声接连写了《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等反映农民生活与命运的短篇小说,以深沉的思考、冷峻幽默的笔调,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各种形象和传统心态,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近40年过去了,当考量到如何用滑稽戏“幽默、冷峻、犀利、深沉”的笔触表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变化时,“陈奂生”这一经典形象自然而然进入了市滑稽剧团的视线。这一想法得到高晓声之子高其格先生和常州市高晓声文学研究会的大力支持。高其格将“陈奂生”的改编、新编使用权以无偿赠予的形式授予市滑稽剧团,用作舞台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的创作、演出。
  原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宏与常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青年编剧张军联合创作了这一剧本,围绕陈奂生和他的3个子女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土地、粮食问题,用笑中有泪、亦庄亦谐的叙事,呈现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农民命运长河。
  在剧本创作、试演、晋京演出等各个阶段的专题研讨中,专家们均给予这部作品以高度评价,称其为近十几年来滑稽戏界乃至中国戏剧界难得的优秀剧作,可以与《狗儿爷涅槃》并称戏剧界的双璧。
  滑稽戏上的创新
  常州滑稽戏有“说唱并重、悲喜交融”的艺术特征,但用滑稽戏的艺术形式表达如此厚重的现实题材,历史上并不多见,对主创人员而言压力与挑战并存。
  “滑稽戏包含方言、常用曲调、招笑技巧等要素,《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在方言这一关就有调整——演员们第一次不说常州话,而是改说南方普通话,以适应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实践证明尝试很成功。”剧中王本顺的扮演者、演员唐寅说,不仅如此,该剧导演、原总政歌剧团一级导演胡宗琪在排戏时,还要求大家抛弃惯用的招笑技巧,通过抓住人物心理演出更加自然的“笑”果。
  舞台调度方面,由于全剧涉及对1970年、1979年、1988年等多个年份的回忆,大量闪回给演员表演增加了不小难度。尤其是主人公陈奂生的扮演者、团长张怡,100多分钟演出几乎全程在台上,不同年龄段陈奂生的不同状态,全靠他用嗓音、形体变化呈现,很见功力。
  在该剧尾声,演员们还通过秧歌、探戈、踢踏等3段舞蹈,演绎出陈奂生与傻妹“天堂的婚礼”,这种表现形式在常州滑稽戏历史上也前所未有。
  “舞台上处处是用喜剧手段调动的笑声,在笑声中有思考,在笑声中有眼泪,在娱乐中有精神的升华。”中国作协名誉主席、中国剧协顾问、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廖奔在观演后说,这在以往的滑稽戏舞台上很难看到。
  全员上阵 背水一战
  荣誉与肯定,是对剧团上下破釜沉舟创排精品的最好回报。
  张怡介绍,受扶持资金拨付进度影响,《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创排之初,院团经费捉襟见肘,在最困难的时刻,全团咬紧牙关,预支了全部职工几个月的工资作为前期投入。“编剧、导演都被我们背水一战的决心感动,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为节省经费,同时使这部剧能持续演下去,全剧全部使用市滑稽剧团演员,会计、前台主任等全部上阵,有的演员甚至要演3个角色。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个演员可以缺席。
  剧中扮演吴书记的副团长王利民介绍说,巡演期间,女主角傻妹的扮演者周蕾突遇父亲去世的变故,“当天上午她在殡仪馆送走了父亲,晚上立刻赶来演戏。台下是观众的笑声,台上,作为演员的她只能把泪水往肚里吞。”因胰岛素升高需要住院接受治疗的唐寅,因为一场巡演临时调整时间,不得不背着胰岛素自动注射泵登台,每一个动作都牵动腹部的扎针,个中滋味不言而喻。灯光徐师傅在深夜拆完台回家途中被车撞断腿,也只能打上石膏、拄着拐杖继续工作……全体演职人员的付出,成就了该剧迄今累计70多场的精彩演出。“每次演完,我们全体谢幕多次,观众仍久久不愿离场,有观众甚至走到台前跟我们说,这是他看过最棒的戏。”每提及此,演员们都难掩自豪。
  “出戏出人出效益”的生动诠释
  “以前常看到有‘一本戏救活一个团’的案例,现在我们也成了其中之一。”张怡坦言,如果没有《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很难想象剧团今后的道路将何其艰难,欣慰的是,他们抓住了这次精品创作的机会,也尝到了好戏带来的甜头。“接下来,除了到福州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我们还将一路向前冲,争取手上有3部在全国达到一定影响的优质剧目。”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并不是唯一。
  从市文广旅局了解到,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为激发国有文艺院团活力,近年来常州市不断试水改革的有力举措。特别是2017年,围绕院团建设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常州市确立了“出戏、出人、出效益”的发展导向,接连出台《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方案》《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事业发展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5份政策文件。去年,在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文化艺术基金应运而生,为常州作品走出江苏、走向全国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型原创锡剧《卿卿如晤》、中篇评弹《冒官记》等一批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先后涌现,为“出戏、出人、出效益”写下生动注脚。
  围绕未来几年的重大时间节点,常州市已明确高起点定位,全面加强题材规划,计划通过3年时间积累,使每个团常态化保持3-6个成熟剧本在手,形成“储备一批、创排一批、巡演一批”的可持续化发展局面,进一步助推常州艺术创作跨越“高原”迈向“高峰”。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