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组织建设 >> 内容
 
“双百”攻坚为乡村振兴增动能
发布日期:2024-03-15 浏览次数:  字号:〖
 

去年12月25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常州市新北区,深入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东南村调研指导,强调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创新增发展动能,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勉励村干部“在绿色有机种植、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上探索更多经验做法,带领老百姓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常州市认真贯彻省委部署要求,将党建引领“双百”(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00万元的村,新增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00万元的村100个)攻坚行动作为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载体、市委书记牵头领办“书记项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广覆盖、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常州市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努力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建强组织体系。以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统领发展方向、统筹各种资源、统揽各类组织的工作格局,切实织密有形有效的组织网。深化城乡“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5442个网格党组织应建尽建,党员兼职网格员动态保持100%,实现组织建网、工作嵌网、党员在网。积极推动党组织建在项目上、产业链上,以“村+产业”“村+社区”“村+企业”“村+协会”等形式,建立新型农村党组织130个,以地缘、业缘为纽带组建乡村振兴“党建联盟”32个,持续为农村产业发展“强筋壮骨”。

育强骨干队伍。一体推进村党组织评星定级和书记晋档升级,每年评定“五星”级村党组织60个、“5A”级村书记100人左右,先后17名村书记获评全省“百名示范”,一大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村书记成为中坚力量。实施基层干部接续培养“112强链”计划,高标准做好“第一书记”选派管理,推进“定制村干”培育工程,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503名,蓄好乡村振兴“源头活水”。稳步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及离任补贴,常态化开展市级层面定向招聘,先后有22名优秀书记取得事业身份,“有为才有位”成为基层干部的普遍共识。

做强人才支撑。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市级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加强“新农人”培育,鼓励他们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和成果,服务“双百”攻坚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农业科技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广阔舞台。推动大学生返乡下乡、创新创业,重点资助100个优秀创业项目、建设5家大学生农业领域和乡村振兴创业园区,邀请退休干部、优秀村书记、农业科技专家、企业家等担任村级发展指导员。完善人才服务保障,竣工人才公寓11.77万套,更大力度吸引人才“青春留常”。

聚焦精准抓、整体促,跑出集体增收“加速度”

常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较好,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但受限于区位等因素,镇村之间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常州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系统思维,按照“一年过半、两年基本完成、三年扫尾”的进度安排,狠抓薄弱点、激活增长点,力争到2025年完成“双百”攻坚行动。

“一竿到底”落实政策。联合多部门加大支持力度,针对金融惠农、规划建设、绩效激励、税收减免等重点环节,出台8个方面“一揽子”支持政策,专门安排不低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村产业发展用地,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每年下达扶持资金2000万元,对基础好、成长性强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组织金融机构对集体经济项目贷款进行财政贴息补助,落实村承担的工作事项“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以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支持,持续挖掘“三农”潜力,着力破解发展“瓶颈”。

“一村一策”盘活资源。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既抓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5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又关注面广量大200万左右的“中间层”。组织、农业农村部门逐村研判分析,明确发展路径、帮扶事项、保障措施,每年提出年度“双百”攻坚行动计划。区镇指导“双百”攻坚村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基础等,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模式,“一村一策”研究确定村级增收项目,充分激活村级组织“造血”能力,确保经济实力偏弱的村至少形成1个稳定的致富增收项目、经济实力较强的村至少创成1个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产业。

“一线建功”激励担当。坚持凭实绩看实效,创新“强村富民指数”,设置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经营收入情况、群众受益情况等5类指标,动态监测59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年度排名升降情况直接与绩效挂钩,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市县联动每年举办“头雁擂台赛”8场、“走村看振兴”活动2场,由表现优秀的村书记上台打擂、传授经验,安排经济薄弱村书记现场学习,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完善集体收入增长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绩效报酬挂钩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增量明显的“双百”攻坚村倾斜。

聚焦共富裕、惠民生,绘就城乡融合“同心圆”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最为艰巨的是农村和农民。我市坚持做大创收增收的“蛋糕”,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人群之间的差距,以“双百”攻坚行动扬优势、补短板,带动群众有收获、得实惠。

党建联盟促共建。把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532”发展战略的底板支撑,完善“党建引领、四治融合、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成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启动11个乡村整治更新试点片区建设工作,以乡村振兴“红盟矩阵”加快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都市农业新业态。实施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深化“万企兴万村”“回报家乡”行动,组织市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与50个茅山老区经济薄弱村结对挂钩,帮助争取更多资金和资源支持,齐心协力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去。

党员带头促共富。充分发挥“1号公路”党员创业示范走廊、民宿行业党员创业示范点等集聚效应,推动农民增收渠道沿产业链高端不断拓展延伸。开展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行动,鼓励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一户群众,让群众“站在边上看”变成“跟着党员干”,近10万农民从中受益。实施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十百千万”工程,依托农业产业农合联、供销综合为农服务中心等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约1.78∶1,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党群连心促共享。依托全市3000多个“网格党群直通站”,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15分钟”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就近便捷服务。推广“民生茶社”“民情议事厅”,扩宽村民反映诉求渠道,协调解决村民矛盾困难,围绕村民普遍关心的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致富增收等问题,每年每村重点兴办至少1件民生实事,切实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增强村民获得感。构建上下贯通、横向互联的市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指挥平台,整合32个业务条线系统,共享信息100多万条,通过“基层点单”带动“部门响应”,减少业务办理时间55%以上,有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