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溧阳市:建强科创平台“支点” 撬动溧阳人才工作新成效
发布日期:2024-09-06  来源:溧阳市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近年来,溧阳主动投身“新能源之都”建设,紧紧围绕产业链协同部署创新链,与中科院物理所、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联合创建13家重点科创平台,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人才县域高地。目前,科创平台集聚了溧阳超六成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孵化了天目先导、速豹动力等科技人才企业近百家,已成为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助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为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找准自身人才工作定位,今年以来,溧阳坚持“产业+平台+人才”一体谋划,更加突出平台在推动产才融合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聚力平台提质增效 厚植人才发展优势
  紧扣溧阳“品质城市突破年”工作主题,将“提高平台引才聚才效能”列为全年人才工作的两项重点任务之一,以“联席会议+定期评估”形式扎实推进。加快构建支持体系。为更好支持引导科创平台创新发展,由溧阳市委人才办牵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释放科创平台引才聚才新优势的实施意见》,推动“各管一段”的条线政策向“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转变,形成“攥指成拳”的工作合力。精准拓宽引才渠道。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举办“海外名校优生江苏行”溧阳站专场推介、“名城名校合作行”校园人才日等活动,今年已助推平台引进全职博士25人、硕士128人。接连启用溧阳(南京)创新中心、溧阳(杭州)协同创新中心,加强科创平台与创新飞地的双向联动,在各层各类科技创新洽谈中,及时跟进人才创新创业意向,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研发方向靶向招引,申报并入选2024年度“龙城英才计划”项目14个。全力提升平台能级。明确科创平台主攻方向和功能定位,全力支持平台申报省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今年以来,在溧科创平台能级持续攀升,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获评省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获评省新型装备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入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强化平台支撑引领 释放人才集聚红利
  坚持将科创平台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上半年,市委书记叶明华先后召集科创平台负责人及创新人才代表召开两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座谈会。为更好发挥科创平台“催生新产业、激发新动能”的现实功效,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深化交流合作,共享优质资源。突出市场化导向,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交流机制,紧扣链主企业、科创平台实际需求,每2个月举办一期“新溧量”科创沙龙,推动各方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拓宽合作。强化科创平台创新引领,联合上下游企业、市场服务机构、高层次人才等,成立新能源产业人才创新联盟、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产业创新联盟等行业组织,放大集群优势。开展协同创新,领跑行业赛道。为加快实现动力电池、智能电网、智能制造产业的互联互通,营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的产业生态,积极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支持鼓励科创平台聚焦行业“卡脖子”难题,与重点企业、高校院所集聚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联合攻关。今年已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5个,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作为成员单位入选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打造应用场景,抢占发展先机。今年以来,依托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的有力支撑,重点打造“两网一中心”,即智慧能源网、智能运载网和近零碳场景创新中心,助力主导产业整合拓展、新兴产业补链强链、未来产业成果落地,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产业落地的全产业链场景创新闭环,全力打造近零碳园区示范样板,加快集聚一批前瞻引领、全球领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提优平台服务生态 激活人才创新动能
  回应科创平台青年科技人才现实关切,围绕干事创业、学习交流、生活成长等方面,打造全方位舒适环境,在“安身、安心、安业”上给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为成果转化“加油护航”。灵活采用市场化手段,给予平台孵化的优质项目“拨投联动”支持,护航初创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设立2.4亿人才创新母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足、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化项目,投资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青年科学家吴凡领衔的全国首条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项目超亿元。面对平台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及时推出“溧知行”服务品牌,切实加大保护力度,畅通应用转化。为政策升级“寻计问策”。上半年,以研究起草新一轮“天目湖英才榜”人才政策为契机,围绕“如何加快集聚产业化人才,推动成果落地转化”这一主题,深入各科创平台及其孵化企业,面对面征集研发、管理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吸收科创平台在运行管理、技术攻关、人才引进、项目孵化、考核评价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为后续政策优化调整指明努力方向。为氛围营造“增光添彩”。完善“人才走廊—人才社区—人才小镇”功能布局,全面铺展活力迸发优良生态。擦亮“智汇走廊”品牌,今年以来,依托平台资源,举办第九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2024年凝聚态物理大会等行业峰会和学术论坛11场,吸引数千名专家学者齐聚溧阳,为交流学术、合作研发搭建广阔舞台。精心开展人才社区服务赋能行动,定期举办项目路演、联谊沙龙、文娱体艺等活动。持续深化新能源人才小镇建设,加快配套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小镇会客厅等服务阵地,让平台人才真切感受“溧阳温度”。
  下一步,溧阳将以科创平台能级跃升带动全域创新提能,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抢抓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电动船舶、车联网未来产业布局;深化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整合,畅通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完善推广科学家工作室等运营模式,让各类人才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技能应用实践中获得应有收益、激发更强动力;深入实施“双岗互聘”工作,进一步打通平台与企业、高校人才交流通道,力争在产才融合上走出特色、走出成绩,为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