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问题研究(上)
发布日期:2003-12-3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之一。我们认为,开展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研究,要从总体上把握三点:一是明确重点,把研究与加强全国50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二是抓住关键,把研究与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核心能力建设,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心;三是全面推进,把研究与加强构架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制度的创新,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抓手。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一条“时代性要求与遵循规律相统一,整体性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战略性实施与强化绩效相统一”的能力建设的新路子。通过全面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更好地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保证。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常州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们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组成由常委部长任组长的课题组,对本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我市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本状况
   
  (一)主要做法
   
  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任务,也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新课题。我市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中注重能力建设这个根本;二是注重领导干部个体能力提高与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增强的结合。主要采取了“四个推进、四个着力提升”的做法:
   
  1、不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学习力
   
  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着多方面的的途径,而学习是首要途径。通过学习,能够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更新,能够不断开阔视野与创新思维,能够促进自我完善与素质提高,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能力。为此,我们通过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干部队伍的建设,把大力提升领导干部的学习力作为能力建设的切人点来抓,实现干部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001年10月,市委作出《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把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龙头”,着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首先,创新学习载体,切实在“学习力”上求提升。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确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觉悟、修养、境界和责任。建立学习日制度、组织“新三学”、大规模组织干部培训等,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强化经济、法律、科技、管理、历史、文化以及WTO知识的学习,强化专业知识和现代技能的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坚持县处级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制度,建立了领导干部学习积分制,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在职自学。其次,领导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切实在整体上求发展。通过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活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和行政推动作用,促进整个干部队伍的学习,不断建设学习型城市各项织活动引向深入。第三,围绕工作实际,切实在学用结合上求实效。学习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而就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要求领导干部通过学用结合,实现思维方式、工作思路、管理模式等创新,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努力提高领导才干和本领。
   
  2、不断推进创建“好班子”活动,着力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把提高干部素质和增强领导干部个体能力作为出发点,把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作为落脚点,这是我们在加强领导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中的一个基本思路。目的在于,实施领导干部个体能力建设与领导班子集体能力建设的双向互动,全面实现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的提升。
   
  1998年以来,市委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实际,作出了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的决定,把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列为市委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把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摆到突出位置。通过加强对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的指导和检查,引导领导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党的十六大精神来指导实践,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创新能力和把握全局的科学决策能力。二是坚持边创边建,努力解决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领导班子把自觉查找和解决班子自身问题,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并贯穿于整个创建“好班子”活动的始终。各级领导班子运用“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抓住影响班子发挥整体合力、影响单位中心工作落实等问题,对照差距,做到边创边改,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建设、自我完善的功能。三是坚持创建活动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相结合。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定期分析各班子结构和工作运作的基础上,加大调整选配力度,把那些熟悉宏观经济、外经外贸、法律等专业人才和优秀年轻干部,不断充实进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的“硬”、“软”结构。
   

  3、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提升选人用人水平
   
  要使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始终处于一种高水平状态,选准用好人是关键。我们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能力为导向,以实绩论英雄,通过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扩大视野,选能配强,着力形成“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地位”的用人机制,保证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能干事的干部选拔出来,组成一支优秀的团队和坚强的领导集体。
   
  《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市委修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的意见》。具体工作中,注重抓好四大环节。一是干部考察考核环节。建立并坚持干部年度考核和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努力实现全面了解和准确评价干部;二是民主推荐环节。始终坚持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等制度,特别是把民主推荐作为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运用量化测评手段,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保证群众在选人用人方面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三是不断扩大选人用人渠道。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选拔制度。1997年以来,我市先后两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2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一些知识层次高、专业素质强的优秀人才充实进领导干部队伍,更重要的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倡导了一种选贤任能、崇尚能力的风气。今年又向社会公开选拔110名领导干部。四是出台颁布了《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暂行办法》和《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在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4、不断推进对干部的培养和锻炼,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
   
  我们根据干部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组织优势,采取多种形式,让干部在实践中有更多的锻炼机会。第一,放到关键和“一把手”岗位上压担锻炼,经历摔打,增长见识,培养才干,提高他们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提高把握驾驭全局能力和有效地抵御风险的决断能力。第二,选派到条件艰苦、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挂职锻炼,并要求他们呆得下去,沉得进去,不断做出成绩,有效培养和形成自身的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心里承受能力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我们对缺少基层工作锻炼的机关干部,建立了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制度。2000年以来,先后选派了二批45名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企业挂职锻炼,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7名。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先后选派了4批24名干部到边疆地区进行为期3年的挂职锻炼。第三,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特别是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结合班子的调整,进行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的交流,使他们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拓宽实践范围,积累经验,开宽眼界,提高工作能力。1998年以来,共交流县处级干部430名,占同期选配调整同类干部总数的30.1%。
   
  (二)基本状况
   

  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队伍总体状况的分析:目前,全市有县处级领导干部526名,其中县处级正职领导干部88名(见表一)。从总体上来评价,我市领导干部队伍总的状况是比较好的。
   
  1、从年龄结构看。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为47.4岁,45岁以上的干部为主体,占总数的72.2%,45岁以下的干部也有相当的比例,应该讲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队伍总体上呈梯次年龄结构,符合上级关于班子配备的有关要求。
   
  2、从任职时间看。县处级领导干部任职5年以上的占57.6%,任职在5年以下的也有相当比例,两部分同志的经验、阅历互补,有利于整体功能的较好发挥。
   

  3、从知识结构看。县处级领导干部大专以上占95.1%(其中后学历占47%),大学以上占43%(其中后学历占20.3%),可以看到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层次总体上,基本适应当前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见表二)。
   
  4、从专业结构看。县处级干部中工科、理科、医药类专业的占26%,财经、农林类专业的占20.7%,文科、党政管理类专业的占40.7%,政法类专业的占8.7%,艺术、体育、其他类占3.8%.可以看出,县处级领导干部专业分布较广,涉及到工科、理科、医药、财经、农林、政法等各个领域,有利于专业能力互补。
   
  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队伍能力状况的分析:根据全市1994年以来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资料,我们抽取了10组有代表性的领导班子,以群众民主评议、量化测评为依据,对每年年度考核中有关能力指标,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1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市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凸现三个特点:,
   
  一是整体能力水平明显提高。近几年,整体能力评价分由1998年前的9分以下上升到9分以上(考核为加权10分制)。
   
  二是能力水平增幅明显加大。总体上看,各项指标虽然部分年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态势,而且增幅较大。其中:科学决策、综合协调能力增13.6%,开拓创新能力增15.99%,执行政策法规能力增14.9%,工作实绩(绩效)增9.3%,综合能力(综合分)增9.9%。
   
  三是核心能力建设明显加快。如开拓创新能力,1997年前群众评价分在8分以下,1998、1999年有所提高,在9分以下,2000年后上升到9分以上;执行政策法规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也从1998年的9分以下上升到近几年的9分以上。反映了我市根据时代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加强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实现“四个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12%以上,综合经济实力列全省第四。
   
  (三)存在不足
   
  应该看到,能力建设有着强烈的时代特点,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照新形势、新任务对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队伍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相比,与加快实现常州“两个率先”的能力要求相比,主要还存在“四多、四少、四欠缺”的不足。

  1、政务型的多,熟悉市场经济的偏少,驾取市场经济的能力欠缺。从常州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虽然八十年代初就被列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但市场经济理念还没有真正在改革中确立,没有较快地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干部队伍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熟悉现代经济管理、金融、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相对偏少,大部分属于比较熟悉农村工作和政务工作类型。这既有干部队伍的基础问题,但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步子放得不开,还没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WTO,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借鉴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有益经验还不够迅速,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办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欠缺。             

  2、通用型的多,专业人才偏少,超前思维、战略思维的能力欠缺。从常州县处级干部的成长经历和来源看,虽然近十年来培养、起用了大批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基础扎实的年轻同志,还通过公开选拔、交流等途径,广揽了部分学有所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但与新时期新形势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各类专业人才仍然偏少,干部队伍的主体还是从基层一线锻炼成长起来的,且后学历近一半,占45.7%。这些同志经历、阅历广,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也比较强,可是相对来讲,其经历决定了工作起点,也决定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对各种情况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特别是把握规律、预见事物未来变化趋势的能力还不够强。
   
  3、实干型的多,敢于竟争、勇于争先的偏少,开拓创新能力仍有欠缺。由于常州干部的主体是从基层选拔出来的,其中不乏部分从农村基层干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县处级领导干部。这些同志都比较务实,非常珍惜组织上的多年培养,政治上比较成熟,也十分爱惜自己的岗位和职位,做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种成长经历和环境氛围加上在一个岗位任职时间较长,使得这些同志处事四平八稳,遇事怕担风险,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缺乏开拓创新、大胆改革的意识。
   
  4、经验型的多,现代管理型的偏少,依法办事能力仍有欠缺。从常州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任职时间分析可以看出,45岁以上占总数的72.2%,任现职5年以上的占57.6%。应该讲,这些同志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都有一套习惯操作和处事的办法,但凭经验很容易在领导工作中形成思维定势,容易按习惯、按常规办事,“人治”的色彩没有得到彻底根除,这无论与党的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还是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以及与依法办事、按章办事的现代管理新要求,都是不相适应的。
   
  综上对我市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基本状况的分析,我们从中看到: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十分重要,对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对促进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要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经受两大历史性考验,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始终不渝地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来解决。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