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江苏30位“准副厅”折射公选新趋势
发布日期:2010-10-15

  经过层层筛选重重考验,30名公推公选“副厅”拟任人选尘埃落定。历时两月,1500余名高素质人才同场竞争,7000余人次参与测评提供意见,3000多人接受访谈——这么多道程序、这么多双眼睛挑选出来的30人,是怎样一个群体?将会给我省领导干部队伍带来怎样的变化?

  高学历高素质映射未来干部需求导向

  8成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6成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校职位中,更有不少是二级教授、高校学科带头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即将履新的这批“准副厅”,总体层次高、综合素质好,将为我省加快建立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30人中大部分在各自的专业中砥砺多年,拥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较高政策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这将使得相关部门未来的管理和决策更加专业。
  拟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的颜晓红,是我省从湖南引进的光纤科学技术的专家,先后当过研究生院长、科研处长、人事处长,经历丰富并且“专业对口”,将对南邮通讯学科的建设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拟任国土厅副厅长的李如海,拥有博士学位,在国土部门供职多年;拟任民政厅副厅长的张宝娟和商务厅副厅长的陈涛,都有硕士学位。

  30人中,有半数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其中有两个是70后,还不到40岁。

  跨系统跨部门上下交流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公推公选拓宽选人视野,促进了干部的跨系统、跨部门和上下交流,交流量达1/3。

  20个机关职位人选中,“外来户”有6个,其中2个来自高校,3个来自基层,还有1个是从人大政协机关跨部门交流而来。10个高校职位中,外部交流的占到了50%。

  这次公推公选在打通三支队伍方面也有收获。有2名人选从高校进入机关,分别是南京大学的杨明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旺洪。由于体制原因,机关、高校和国企三支队伍之间的人才交流一直不太多。近年来我省有意识通过多种途径,陆续交流了一些,这次无疑是又一次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20个厅局职位中,有3名人选来自基层,彰显“干部从一线选拔”的要求。如省总工会的领导班子成员已有多年没有从外部产生,这次拟任人选来自泰州市总工会,而且是从企业工人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的。

  有关人士指出,干部的交流对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活力产生积极影响,甚至还会起到“一子动全局”的作用。拟任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的焦富民是扬州大学法学院的创立者,他的加盟,将带动南京财经大学法律学科的发展。

  公推公选新动向:人岗相适为重要目标

  省委组织部有关人士表示,公推公选固然能有促进交流的成效,但是否实现在更大范围内、让更多的人参与,是否把最适合的人选到领导岗位、实现“人岗相适”,才是评价公选成果的主要标准。

  这次20个厅局职位所在的部门,大多业务性较强,对人选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相应也较高。而最终的结果满足了这一要求。20名拟任人选中,有14人是本部门或行业人选,同时“外来户”也同样符合“人岗相适”的要求。

  如拟任省委党校副校长的杨明,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省委党校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国民教育序列和干部培训教育有关联,而党校也需要有来自方方面面的人才帮助干部教育培训开启思路、开阔视野。杨明来省委党校,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有一种观点认为,本部门没有适合人选才会把职位拿出来公选。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省委组织部有关人士表示,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方式,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途径,今后将进一步常态化、规范化。

  选人视野的扩大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为好中选优、优中选适打下良好基础。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一职,进入组织考察的3个人都很优秀,并且各有所长。考察组在考虑班子匹配度时,认为该学院刚从专科升级为本科院校、由师范院校向理工科院校转型,而现领导班子成员中有4人为文科背景、3人理科背景,工科背景只有1名。相对而言,来自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戴国洪在工科教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比较有经验。他进入常熟理工领导层任职,对优化班子结构更有益处。

  表现优秀者:即便落选也会进入组织视野

  “公推公选不仅仅是选出了这30人,而且还发现和储备了一批人才。”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500多人同场竞争,在各个环节都有一批人展示了他们的优秀素质。

  “其中有一部分是组织上确定的后备干部,还有一部分原本不是,但是通过公选进入组织视野。尽管这次因为职数有限,没能立即使用,但是经过有重点的培养,一旦有合适的岗位也会随时补充到领导干部队伍中。”

  据了解,每次公选都会有一批人才被组织发现和储备。2007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南京邮电大学有一个职位的5名人选进入组织考察,最终在票决落选的4个人中,有3人这两年已经陆续得到使用。据统计,那年进入高校职位组织考察环节但最后落选的人中,有半数已在随后的换届中使用。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