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持续跨越,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
发布日期:2010-10-25 |
经济总量,高位持续跨越 让姚明去跨栏,他一定无法打破刘翔的纪录。不过,回望 “十一五”,江苏却完成了“巨人跨栏”的高难度动作。 200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元门槛,2008年越过3万亿元大关。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约29700亿元,增长14.1%左右。按照这样的趋势,江苏经济总量可望跨越新的台阶。江苏,这位占全国经济总量1/10的“巨人”,身姿矫健步履铿锵。 同步跨越的还有一系列数据:江苏人均GDP从2006年的3598美元攀升到2009年的6475美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3935.8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404.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006年的1656.6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228.8亿元,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较好态势。 数字见证辉煌。而这辉煌来之不易!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外向度高的江苏受到较大影响,一时间,发展速度也曾急剧下滑。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直面挑战,难中攀高,危中求进。逆风飞扬,江苏经济在全国率先实现“V”型反转,步入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遭遇严峻挑战的开放型经济,在最困难的形势下,也确保了在全国“位次不后移,份额不减少”。 经济大省的不凡跨越,是江苏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结果。 从动力结构看,消费上来了!“十一五”以来,江苏的消费贡献率已经全面超过投资,成为三大需求中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力量,“内生增长”初露模样。 从区域结构看,苏北上来了!全省统筹、南北合作、产业转移……在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指引下,苏北后发优势得以激发,加快了赶超步伐。2009年,苏中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2.3%,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三大区域竞相发展,成为江苏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实力强了,后劲足了,名气响了,创举多了……”说起“十一五”的发展,洪泽县委书记王兴尧用上了这样的排比句。 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资上来了!在全国公布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占了129席,其中35家企业进入100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资的比重不断上升。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的结构,增强了经济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总量扩大的同时,是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今年,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这六大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超过2万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3%。 全面小康,全省总体达标 小康,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在“十一五”末的江苏,省定全面小康正从宏伟蓝图变成百姓真实可感的现实。 最新监测评价显示,到今年底,在省定全面小康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大类25个指标中,有24个将达标。如是,江苏将如期实现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而在“两个率先”的征程中,实现“第一个率先”的历史性跨越。 “两个率先”,“富民优先”是核心。“实力强了,落脚点还是要让老百姓得益受惠。”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这样评价江苏全面小康建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关乎百姓生活。2007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78元,一举超过了16000元的省定全面小康标准,提前3年达标,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已升至20552元。而百姓增收中的难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在去年突破8000元的目标值,达到8004元,提前1年达标。 “十一五”期间,江苏实现了城乡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个全覆盖”。“像检查和落实经济指标一样,检查和落实好民生指标!”正如省领导多次强调的,让百姓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水涨船高”,成为“十一五”江苏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 南京市广州路社区低保户杨国告诉记者,今年物价涨了,但低保金也增加了,还有物价补贴。从2008年起,江苏就启动了困难群众的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 居者有其屋,是关乎百姓生活质量的热点和难点。“十一五”期间,江苏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不乏创新之举。如淮安最早进行经适房共有产权试点、常州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均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 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2.9平方米,农村人均达45.1平方米,分别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2.9和5.1平方米。 教育人才,积蓄发展后劲 除了经济增长、民生实惠,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大手笔”和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上的“大气魄”,为江苏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再添后劲。 盛世建桥。5年中,润扬大桥、长江三桥、苏通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泰州大桥、崇启大桥、长江四桥、大胜关铁路大桥,接连开工兴建……一座座跨江大桥的建设,促进了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缩小了长江两岸的发展差距。 在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金凌看来,“大桥效应”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桥、路、港、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伸展开立体化的框架,这无疑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构筑了坚实“跑道”。纵观“十一五”,江苏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铁路建设拉长“短腿”大步跨越,实现了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三大突破,江苏港口则在通过能力、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级以上泊位数、亿吨大港数方面摘得四项国家桂冠…… 重大基础设施强力支撑,而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同样为江苏经济社会注入不竭动力。 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大亮点引发广泛关注,那就是首次把“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去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达6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郑卫国,曾是全球最大基因检测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4年前,他被无锡市引进领军型海外人才的“530”计划所吸引,毅然回国创业。100万创业启动资金、500平方米工作场所、100平方米公寓住房……在一项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郑卫国的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快速成长。 这样的事例如今不胜枚举。江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教育强基、人才强省,正在成为江苏发展的强音。着眼未来的《江苏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和《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业已制定实施,提出了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教育和人才发展的目标举措。 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教育与人才,正在成为创新活力之源,成为江苏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