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我市国际友好城市工作纪事
发布日期:2010-11-02

  9月28日《人民日报》国际版题为《推动建设“大友城”》的署名文章吸引了读者的关注,“友城是常州走向世界的桥梁,常州是友城了解中国的窗口”。市长王伟成的话让许多人记住了常州。

  9月在上海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和“对华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名单揭晓,常州市和美国友城罗克福德市双双获奖,成为全国荣获双奖的15个城市之一,见证了常州友城工作的卓越成绩。

  如何让友城成为常州走向世界的桥梁,怎样让常州成为友城了解中国的窗口?常州用实践交出了答卷。

  14个国际友城遍及五大洲

  走进常州市规划馆一楼序厅,一面流光溢彩的“常州—国际友好城市形象墙”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人们惊喜地看到,常州的国际友城已遍及世界。

  自1986年起,常州先后与意大利、日本、荷兰、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巴西、土耳其、坦桑尼亚、毛里求斯、波兰等五大洲国家的14个城市或地区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并与英国巴希尔登地区、比利时罗梅尔市、俄罗斯维堡市、托木斯克市等发展友好交流关系。多年来,常州与各国际友好城市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在经济与社会各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在与友城的交往中,常州拓展了国际视野,吸纳了国际信息,借鉴了国际经验,促进了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2008年4月,一场名为“日本摄影家看常州变迁”的摄影作品展在龙城引起轰动,小桥流水、寻常巷陌、高楼大厦、时光变迁……光影变化之中,蕴含着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创作这些作品的摄影家友田富造,就来自日本友城高规市。自1987年常州与高规缔结友好城市以来,友田富造先后10余次来常州访问交流,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时刻关注常州发展,用镜头潜心记录着这个江南古城20年来的风雨变迁,这份执着令人感动、让人震撼。

  风景如画的红梅公园里,有一片充满文化和艺术气息的树林,这就是由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亲笔提名的“国际友谊林”。茂密的友谊林中,纪念常州与各友好城市交流的亭、碑、石、牌、椅、树等造型各异,让人悦目启思。这里既是常州与各友城开展纪念与庆祝活动的场所,也是常州市民散步与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人们眼中友城文化的窗口。

  “大友城建设”之路

  友城模式该如何发展壮大?怎样超越狭窄的友城理念,打造民间外交的平台?

  我市坚持发展友城“城乡协调”,友城交流“官民并举”,走“大友城建设”之路。

  “大友城建设”,一是在积极发展友城、开展友城交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辖市区共同发展友城、开展友城交流,让7个辖市区都拥有自己的友好城市,在开展友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整个大常州区域的发展品位;二是在常州与友城交流的大框架下,全面推进常州及辖市区与友城在经贸、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成功范例不一而足。美国友城罗克福德市6家企业携手在常投资建立罗克福德工业园,借助常州肥沃的发展土壤,在全球经济形势颓靡的大环境下逆势发展,年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友城企业在常发展的一面旗帜;芬兰友城萨塔昆塔地区在常设立芬兰萨塔昆塔地区驻常州经贸联络处,不到一年已推进了多家常州企业与芬兰的合作;荷兰友城蒂尔堡市在常设立“中国—荷兰科技和工业化创新中心”筹备代表处,全力推进常州企业与荷兰的合作;日本友城高规市三岛救命急救中心与常州一院开展技术合作与人员交流,20年来为我市培养了一大批专家级医疗与护理人员;韩国友城南杨州市与我市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10年,两市缔结了6对国际友好学校,青少年交流达46批858人次,孩子们心中珍藏着友城教育交流的每一枚甜果……国际友城,已实实在在地成为常州走向世界的桥梁。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