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公推直选适度扩大前瞻
发布日期:2010-11-17

  去年8月,南京采取公推直选方式选举产生了363个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如此大规模的公推直选,理论、实践界为之一振。人们关注,选举的效果能否经得住群众的检验?选出的干部若不胜任还能否“扒”得下来?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否复制推广?

  一年之后,今年9月南京市委在这363个社区召开了社区党员群众评议大会,组织社区党组织报告履职情况并回答问题,2417名班子成员接受了43125名党员群众的评议,评议结果当场公布,随后发放了调查问卷。

  评议结果表明,98.4%的党员群众对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工作表示满意,81.3%认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班长”作用明显。调查问卷显示,98.1%的党员群众认为新一届社区党组织班子比上一届的工作责任心、为民服务意识、服务群众能力更强,98.8%对采取公推直选进行党组织换届表示满意和认同。

  “公推直选,具象地看只是党内基层选举制度的改革,而从更大范畴来看,它的意义在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建专家、中央党校叶笃初教授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对这种方式的探索实践已有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际经验,其对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积极作用,使得公推直选在一定范围内,特别在城市社区和村党组织的推广使用具备条件。

  “可复制的模板”

  “现在来看,南京社区公推直选的效果与我们去年的预想很吻合”,中央党校党史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去年11月曾参加南京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讨会,“公推直选很早就有地方开始探索,在农村、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试点。而南京的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做得也相当规范。南京经验告诉我们,在城市社区和村党组织大规模推广公推直选已经是有条件、可以做的了”。

  “我们可以发现,南京的公推直选已经不是试验了,而是广覆盖、大规模的推广,可操作、可推行、可检验。”叶笃初说。与他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她认为南京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模板”。

  “公推直选探索至今,我们认为它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是能够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自我更进机制。这种方式能够使党员干部队伍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高新民说。

  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的稳定牵动人心。要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群众稳定在基层”,稳固党的基层组织,保持其战斗力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

  继社区363个党组织班子公推直选后,今年上半年,南京806个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也全面铺开。受访专家表示,南京在基层党组织层面的公推直选实践,对于寻找“气口”、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也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评价一项创新,其标准是,符合党章、准则和相关党内法规和未成文的惯例;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衔接相一致;有较充足的数据或测试、问卷材料;初步计算推广条件,包括可用资源、投入成本等;综合衡量社会政治影响。”叶笃初认为,公推直选兼有了基层民主、党务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吸引人民群众参与等多方面特点。

  “南京等地的公推直选实践表明,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没有故步自封、自我满足,而是为发展党内民主花了大力气,作出了新努力,这说明我们的党是有活力、有希望、有前途的”,叶笃初说。

  运用范围可适度扩大

  对于政治体制领域的改革而言,通过积极稳健的探索积累下来的经验成果格外珍贵。进入新世纪以来,公推直选等旨在改进党内基层选举制度的探索,受到了来自高层和基层越来越多的重视,运用范围呈逐步扩大趋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求“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十七大修改的《党章》也为公推直选的发展预留了制度空间。《党章》将原来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选出的书记、副书记,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改为“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并没有强调书记、副书记必须由哪些组织选举产生。

  “‘选出的’和‘产生后’,几字之差,就给基层党组织的‘公推直选’预留了巨大的制度空间”,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任进教授认为。

  此外,新《党章》还增写了一条:“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这句话是带有实质性意义的”,叶笃初说。

  在此基础上,去年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再次要求“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最近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内容,直面民生关切。“民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中共执政的最终目的”,谢春涛说,而这一切也都需要党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来贯彻落实。

  “从南京的公推直选经验和测评满意度来看,公推直选出的基层干部有压力也有动力,做到了把老百姓的信任和托付‘看得比泰山还重’,这与中央对全党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叶笃初说。

  “南京等地的公推直选实践说明在中国,老百姓普遍认可民主、公正、公开理念,拥护以此为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改革。”高新民说,“公推直选得到了党员群众的认可,也就受到了更多的期盼和期望”。

  “在越来越接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临近之际,我们看到了党欣欣向荣的抖擞脚步和旺盛活力”,叶笃初说,“社会各界都期盼在建党90周年和十八大召开之时,党内民主建设能有更大进展,相关领域的改革能够进一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把握七大关键点

  受访专家对本刊表示,从各地公推直选的经验来看,制定全国性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规则,需要把握七大关键点。

  首先是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上级党组织是否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是相当关键的,这是公推直选探索顺利进行的重要政治保证。”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任进表示。

  其次是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这包括大量的思想工作,广泛的不留死角的宣传动员等等”,高新民认为。

  其三,全部程序的公正公开,实现“阳光操作”。“程序的公开公正往往比结果更重要。”谢春涛说,“传统的干部选拔方式选出的人绝大多数是好的,群众有意见主要源于选举过程、程序的不公开。要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令人信服,程序的公正公开尤其重要。”

  其四,严格把握候选人资格。这也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严格把握候选人资格是实践得出的重要经验。这一环节抓住了,就能够把最优秀的党员推出来,后面怎么选都出不了大问题,能够有效地降低选举风险”,高新民说。

  其五,驻点调研。南京、宁夏等地公推直选程序中都有驻点调研环节。由于候选人来源较广,对参选地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安排候选人驻点调研,给了每个参选者公平的机会。他们可以由此了解参选地的实际情况,有的候选人还拿着地图挨家挨户走访了解需求,也可以让党员群众了解他的作风和状态。”高新民说。

  其六,候选人介绍办法。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在南京,无论是组织推荐、个人自荐还是群众提名的候选人,均要在一位上级党组织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访参选社区,“这种平等介绍的办法,也体现着很强的公平性”,高新民说。

  其七,选后监督与问责。去年公推直选时,南京363个社区党组织共向党员群众作出了2732件办实事的承诺,截至今年8月底,有2257件已完成,占总数的82.6%,有430件正在落实过程中,占总数的15.7%。

  承诺的兑现率高,这与严格的选后监督、问责制度密不可分。比如南京六合区就专门制定了全面推行“一考二评三问责”制度,对完不成年度目标的、不兑现竞选承诺的、化解矛盾不力的干部,由上级党组织视情节轻重给予诫勉、警告或免职处理。

  “选后的评议、质询、考核等监督制度,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形成硬性制约,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选举的公信力,也可以提高选举的质量”,谢春涛说。

  公推直选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一个抓手,但在推广时也要注意适用性。“比如一些地方领导班子太弱、风气特别不好,这样的地方还不具备推行公推直选的条件”,高新民认为。“与社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同,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各自的行业特点,需要特别注意”,谢春涛说。

  “当前还应加大对公推直选的学习、培训力度,把公推直选作为组工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任进表示。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