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之七
发布日期:2010-12-01

  自“十一五”时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效,我省连续7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势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

  面向“十二五”时期,江苏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省委《建议》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省委农工办主任曲福田同志说。

  曲福田说,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而且更加重视。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基本现代化。省委《建议》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三农”重中之重的地位,特别强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的持续增长点;“十二五”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曲福田认为,《建议》将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是《建议》战略体系构建的一大亮点;提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之一是“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是江苏“十二五”时期发展主线的重要特点。

  梁保华书记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讲话中提出构建“四个新格局”的明确要求,第一个就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感到,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乡关系发展的普遍趋向,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矛盾的重要举措,是江苏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动力。江苏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2009年人均GDP达到6500美元,城市化率已达55.6%,二三产业比重超过93%,按照国际经验,已经到了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阶段。将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既有延续性,又有创新性和针对性,体现了江苏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

  《建议》紧紧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战略,在“三农”方面作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

  一是提出了新目标。首次提出要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缩小城乡分配差距,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还提出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等重大目标,令人鼓舞。

  二是明确了新要求。《建议》强调“走中国特色、江苏特点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在扩大内需中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中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要求十分明确。

  三是部署了新任务。《建议》从加快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明确了任务。从农业说,关键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从农村说,关键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从农民说,关键要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收入;从发展体制机制说,关键要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

  四是制定了新政策。《建议》不断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明确提出了引导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的政策、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用于农业农村的政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和接轨的政策、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的政策、适时提高扶贫开发标准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是基层所想、群众所盼,得民心、顺民意的好政策。

  曲福田说,江苏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也是一个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建议》精神,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牢牢把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这一基本方针,牢牢把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这一核心任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更高水平、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