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阔步迈向大都市—写在我市“十一五”收官之际(1)
发布日期:2010-12-03
  家住金色新城的市民戴君每天清晨7:15出发上班,虽然从家到就职的嘉泽镇政府有20多公里,但她并不觉得有多远。她驾着蓝色的波罗小轿车,经新市路、运河路,没几分钟就驶上了龙江路高架,下高架途经的长虹路、延政路也都是近年刚刚建好的通衢大道。40多分钟的车程,因为道路通畅,所以车飞奔、心飞扬。

  小戴说,这几年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变大了、变美了,百姓的生活也变方便了。像她如果自己不开车,乘BRT一号线到湖塘转一趟车,61路公交直接到嘉泽镇,从湖塘到嘉泽也才半个小时。而几年以前,她一位家住新城南都的同事,晚上要到单位加班,公交没有了,打的打不到,最后只能请朋友开车来接。

  有这样感受的,远非小戴一个。5年来,我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达230平方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近76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1公里,国省公路696公里;市区道路面积达1100万平方米,增长了52%;城市日供水能力达193万立方米,增长51%,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6.5万立方米,增长57%;全市新增城乡绿化面积1.09万公顷,超过常州解放至2005年的绿化总面积;城市公交出行率由8%提高到25%;城市化率达62%以上。

  城域更大

  从2006年开始,我市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提升为“南北一体、三城联动、东西协调”,通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南北跨度由2005年的3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45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50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三城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中心城区以彰显现代都市风貌和独特城市文化为目标,精心规划建设了现代化交通综合枢纽区、沿老运河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中央商务区等特色功能板块,同时着力打造延陵路、和平路、通江路、长江路、怀德路、中吴大道等城市主要景观轴线。

  北部新城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以建成区域交通枢纽、主题休闲旅游、创意创智产业为主要功能的新城区为目标。

  南部新城以建成旅游休闲、生态居住、高等职教等为主要功能的新城区为目标,高标准、高水平建成了以武进行政中心周边、花园街商业中心为主的16.6平方公里核心区。2007年我市还提出了建设东大门的战略思路,连续3年实施了东大门“五个一”建设工程。

  路网更密

  “十一五”期间,全市形成了“公、铁、水、空”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运输格局,区域性枢纽地位日益凸现。

  对外交通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到今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21公里,在建46.8公里,基本建成了“两纵四横一环线”高速公路主骨架。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今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京沪高速铁路和宁杭城际铁路正加快建设。建成“六纵八横一环线”国省干线公路网络,通车总里程达696公里。到今年底,全市建成三级航道40.95公里,在建127.79公里。

  环线高架道路的建设,有效加强了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快速衔接。西半环于2008年9月建成通车,东半环今年9月建成通车。高架环线全长43公里,环线内面积达112.7平方公里,环绕1圈只需35分钟,并与沪宁高速、沿江高速、西绕城高速、常州机场实现无缝连接,目前高架环线日均流量20万辆左右。

  按照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改造支干道的思路,大力实施了中心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新建了长江路、青洋路等一批沟通南北的主干道,改造了飞龙路、清潭路、吊桥路、运河路等一批城市次干道。“十一五”以来,市区新增道路面积500多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21.96平方米,形成了级配合理、畅通有序的路网结构。

  环境更美

  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生态优先”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契机,实施治水、治气、治音、治山、治废、治村和全民绿化“六治一绿”工程,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区域环境,提升了城乡环境面貌。

  5年来,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一系列手段,全面停批造纸、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氮、磷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通过控源、截污、活水、修复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3条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市区172平方公里范围内60条主要河道,到今年年底可基本实现“不黑不臭、管理到位”的目标。对龙虎塘、新闸、牛塘、滨江等4个区域的工业企业进行恶臭气体整治等。

  围绕打造“绿色常州”的目标,我市城乡统筹、全面增绿,大力实施了公园敞开扩建和新建。目前,市区共有公园、绿地57个,总面积760公顷,公园、绿地数量比2006年增加22个,市区市政类公园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基本实现了“不管省道国道,条条都是绿色通道,不管道口路口,个个都是绿色窗口”。同时,全面开展围墙透绿、垂直绿化、道路绿化提升、集镇绿化建设。2006年以来,全市新增城乡绿化面积1.09万公顷,超过常州解放至2005年的绿化总面积。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绿地率3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3平方米。

  功能更全

  “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使城市公共功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全市商业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商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目前,中心城区形成了以南大街步行街、莱蒙都会广场为核心的现代化时尚商业街区,营业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成为集休闲、购物、娱乐、餐饮、旅游、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街区。同时,武进区形成了以花园街为主的商业中心,新北区也正逐步形成以万达广场为中心的商业中心,全市商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我市还先后建成了天宁宝塔、规划馆、博物馆、大剧院、奥体中心、会展中心、环球恐龙城、春秋淹城旅游区以及医疗、教育方面等一批重点文体旅游设施,西太湖生态休闲区、现代传媒中心等重点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市和辖市区都建成或在建文化馆、图书馆。

  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公用设施相继扩容提质。市区日供水能力达190多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加快了国电常州电厂、华电戚墅堰电厂、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供电设施项目的建设步伐。天然气管网已覆盖整个城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常州段顺利建成启用,市区天然气年供气量达3.3亿立方米,比“十五”期末增加1.5亿立方米。市区污水管网到达所有乡镇,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6.5万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9%。建成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向乡镇覆盖,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210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百姓更乐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实惠人民、方便人民、造福人民为出发点和归宿,大力实施了多项惠民工程。

  从2006年起,我市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降低公交票价,成为国内继北京后第二个实行公交低票价的城市;对困难群众发放“爱心卡”,做到“困难群众乘公交,不用自己掏腰包”;先后建成快速公交(BRT)1号线、2号线和配套环线,形成了“十字加环”的快速公交网络,打造了以快速公交为骨干、普通公交为支撑、优质高效便捷惠民的公交体系。

  我市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平均水平80%以下的主城区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三种形式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已解决市区1.6万多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实现了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同时,综合整治老小区125个、面积895万平方米,惠及市民50多万人。

  从2007年起,我市用3年时间对全市建成区内所有的菜市场进行分类分期改造。目前,103个菜市场已全面完成改造,改造后绝大多数菜市场都配置了电子显示屏、机械通风、安全监控等硬件设施,实行了农产品每天抽检制度。老百姓逛菜场,再也不用担心地滑味重,而像逛超市一样,舒适度提高了,食品安全也有了保证。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