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托举大产业—写在我市“十一五”收官之际(2) |
发布日期:2010-12-06 |
5年,对于武进高新区摄影师胡耀珺来说,感触尤深。 他清楚地记得,2005年时,这里的道路框架刚刚拉开,规模企业屈指可数,可供拍摄的素材屈指可数;而现在,光宝、晶元、柳工、玉柴、国茂减速机、新誉风电、恒立高压油缸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入驻,南部生活配套区也基本成型,他的相册里,满园春色已经装不下了。 武进高新区的这种蝶变,是全市经济全面繁荣,综合实力大步跃升的一个缩影。 全市今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0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水平突破6万元;地方一半预算收入超过260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今年城乡居民收入预计分别超过26000元和12000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1.8倍左右;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超100亿美元;综合实力列入中国城市20强。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负重奋进,思想观念和作风干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增长的效益。常州的发展,也因此更上一层楼。 7000亿元投入,更准更稳 经济总量的增长,既靠存量调整,更靠增量拉动。“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加快传统产业提升的同时,以20%左右的年增速,加大对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累计投入超过7000亿元,是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的5年。 连续的高强度投入,使我市持续形成了新的产业增量。以新能源为例,“十五”期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通过近年来的集中投入,光伏产能已跃居全国第二,涌现出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等龙头企业;以新誉风电、卓润重工为代表的常州风电企业,形成了整体风场“交钥匙”的能力;今创集团、上上电缆、华鹏变压器等,在核能方面取得大发展;卡特石油、强林生物等,走在了生物质能领域的前列……一个超千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我市加速崛起。 推动有效投入向五大产业、新兴产业、开发园区快速集聚。“十一五”期间,我市五大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3%,高出全市工业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了65%。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增至7家,税收超亿元企业达26家。可以说,通过有效投入,我市有效提升了产业层次,不断创造更多的单打冠军、更新的制高点。 前所未有的大投入,也使服务业在产业格局中得到提升。常州综合物流中心一期、苏浙皖现代物流中心、恐龙园库克苏克峡谷区、淹城春秋乐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了40%。 企业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常州实力跃升的关键。“十一五”以来,我市聚焦各类政策、资源和服务,有力推动了各类企业奔涌汇聚。 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市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制订两轮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实施产业升级、做强做大、创业富民、园区集聚、民企上市、以民引外等十大工程,目前大部分指标已提前或超额完成。与2005年相比,常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数量增长1.9倍,实现销售收入增长2.3倍,利税和利润增长2.6倍。私营企业户数净增1.7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5万户,从业人员总数净增52万人。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利税和就业职工人数,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55%和65%。 近年来,全市民营企业新增“一站两中心”152家,17家企业入围全国民企500强。除输变电、轨道交通等21个产业集群外,民营企业在房地产、金融投资、教育、科研、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发展比重也不断增加,资本经营成为民企高端发展目标。 同时,我市全力突破外资、国资重大项目,以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和体量快速扩张,支撑经济稳健运行。光宝、晶元两大项目的带动作用,让常州的LED产业拔地而起;瓦卢瑞克大钢管、德国莱尼等外企增资扩股,带动了产业链向高端攀升。我市与国网电气、中石油、东风汽车等央企的合作,也取得新进展,12个项目总投资达106亿元。 创新驱动,赢得未来 城市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可持续发展上。对常州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产业层次偏低、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市把创新作为核心命题来抓,从而为“十二五”乃至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5年来,我市牢牢抢占新科技革命和产学研合作的制高点,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教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探索“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共赢”模式,走出了一条科教资源较少城市的高效创新之路。目前,科教城入驻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近400家,研发人才逾8000人。同时,我市按照“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舞台、有前途、有利益”理念,加快集聚创新人才,累计引进海外人才1023名,其中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204名,领军型团队109个。 完善创新机制,增强城市软实力。近年来,我市设立3亿元创业引导基金、提供100亿元的担保额度;政府大手笔放权、流程再造、行政效率提升……创新因子从经济层面撒播开来。在《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常州在最具创新绩效城市排名中列第3位,政府创新能力居第1位。 通过“十一五”的探索和努力,常州“一核八园”的崭新棋局也已展露。全市整合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资源,以常州科教城为核,光伏、LED、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风电、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八大新兴产业园,正用既优且新的增量,托举出一个全新的常州。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