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大富民—写在我市“十一五”收官之际(3) |
发布日期:2010-12-06 |
今年40岁的刘同军,是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人。2006年,刘同军开始种植15亩茶叶,由于缺乏技术和品牌,茶叶产量虽然不错,效益却不高。2008年,刘同军加入伍员春茶叶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指导种植、施肥等,合作社还以高于市场价10-20元/斤的价格收购鲜叶。一年下来,刘同军的15亩茶叶净收益7万多元。与此同时,刘同军抓住天目湖旅游资源的优势,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庄,专做来往游客餐饮生意,乡下土菜颇受欢迎,生意越来越好。刘同军前几天告诉记者:“今年15亩茶叶,收益近10万元,农庄收益也将近10万,一下子差不多净收益可以有20万。这在以前,想也想不到啊。” 让刘同军更舒心的是,自2006年以来,桂林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走进现在的桂林村,不见了农村泥泞的土路,取而代之的是6米宽的沥青路;不见了随处可见的垃圾,看到的是干净漂亮的垃圾房……街直路净排水畅,屋齐墙洁路灯明,今年该村还被评为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镇巨变 桂林村只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以来,我市积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198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2300元以上,而在200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002元,5年里农民收入增长了75%;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三年专项行动,完成了“三清一绿”千村整治任务,480个村达到“五化三有”整治标准,建成30个“村美、民富、班子强”的小康家园示范村;全市新农保参保人数达41.4万,覆盖率77.8%,全面实施农村老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武进区横山桥镇五一村、郑陆镇牟家村、横林镇卫星村、湖塘镇长虹村、武进经济开发区长汀村、金坛市金城镇白龙荡村、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等7个村,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依据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我市引入组团发展和新市镇建设理念,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7个重点中心镇和一般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组织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10252个自然村将被归并为1652个居住点,完成了近500个近期建设需求量较大村庄或居民点的建设规划。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全市从2000年的102个乡镇、1888个行政村,调整为目前的37个镇、20个涉农街道、886个行政村。 三产联动 现代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彰显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实施“双百万亩”工程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效种植业面积超82万亩,高效渔业超30万亩,设施农业近13万亩。武进农博园、长荡湖现代高效河蟹产业园区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水稻单产再创新高,蝉联全省“八连冠”,水稻种植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拥有各类休闲观光园、农家乐120余家,休闲观光农业专业村19个。 同时,提升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目前,全市共有乡镇工业集中园37个,其中市级重点园15个,2009年,园区完成营业收入2922亿元、利税220亿元。农村大市场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大市场达到10家,超过100亿元的有3家。2009年,全市农村工业总产值5747亿元,自2000年来年均递增23.9%。 三大改革 近年来,我市把推进“三大合作”改革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持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进以“量化资产、明晰产权”为内容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改革,累计有164个村和872个组组建了股份合作社;推进以“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28家,入社会员5.4万人;推进以“农民获取土地长期收益”为内容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总数达53家,入股土地面积2.7万亩。到2009年底,全市处于流转状态的土地58.5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3.4%。2009年,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共向社员、股民分红4.09亿元。 生态整治 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农村环境也要更美。“十一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态面貌焕然一新。大力推进以镇区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道路绿化、节点绿化为重点的城乡绿化工程,增加绿化面积6600公顷。2008年以来,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3年专项行动,市级投入1亿元、总投入20亿元以上,完成了“三清一绿”千村整治任务,480个村达到“五化三有”整治标准,建成30个“村美、民富、班子强”的小康家园示范村。全市37个镇实施了工业污水的集中处理,建成投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71个。实施新一轮整治实事以来,累计疏浚县乡河道488条,长1419公里,清淤整治村庄河塘近2万个。 保障覆盖 传统城乡差别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养老、医疗、就业保障。“十一五”以来,我市大力提高农村保障标准,基本实现城乡保障并轨,截至目前,全市新农保参保人数达41.4万,覆盖率77.8%,全面实施农村老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天宁、钟楼、戚区和武进区实现了低保标准城乡并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超过190万人,覆盖面达99.3%,人均筹资达240元。有43万被征地农民做到了即征即保,覆盖率达99%以上。2006年以来,全市农民就业转移培训29.7万人,创业培训8.4万人。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