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之二 |
发布日期:2010-12-20 |
核心提要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集中力量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前景描述 《建议》指出,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优质高效。全市经济年均增长12%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超5500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超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万亿元以上。 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全社会R&D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达3%左右,五年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6万件以上。全面完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任务。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净增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各类企业3万家,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比50%以上,新增各类金融机构5家,新增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各20家,培育形成百亿企业20家,千亿企业2-3家,税收超亿元企业60家,上市企业60家。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建成国家生态市,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市建设,入太湖河道水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所有市河水质常年达到四类以上,空气年达标天数330天以上,全市新增城乡绿地8000公顷以上。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金坛、溧阳五年经济总量、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3-5个人口规模10万人左右的现代、文明、生态中心城镇,城乡“五个一体化”大规模推进。 公共产品日益丰富。各类保障按政策全覆盖,困难群众按标准经济救助、需要司法救助的全覆盖,采取各种形式的城乡养老措施全覆盖,政府购买岗位特殊人群就业全覆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城乡防灾救灾体系基本健全。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彰显常州人民的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职工收入,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5%。 实现路径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牢牢抓住科学发展不放松,使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使科学发展方式渗透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 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这将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与此同时,我市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优化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改革上有更大作为,在创新上有更大突破,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着力破除不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瓶颈,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强化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优化整合、挖掘利用有限空间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