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之五
发布日期:2010-12-21

  核心提要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主要突出以下方面:

  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格局;

  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前景描述

  未来五年,按照“三城融合、南北建新、东西协调、开发东部”的要求,建立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契合的空间发展体系。中心城区以彰显现代都市风貌和独特城市文化为目标,着力营造延陵路、和平路、通江大道、中吴大道等城市主要景观轴线,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沿老运河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合理控制核心区住宅开发强度,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功能设施均衡发展。加快南北新城区建设,高新区建成一流的高新创智产业密集区、出行便利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公共服务中心和商务集聚区、滨水特色都市观光体验区、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的宜居新城区;武进区重点打造以商业综合服务区为核心的现代活力城和以西太湖为核心的滨湖新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先行,实施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污水处理、生态建设等配套建设,逐步建成重要产业承载基地和城市东大门。西部地区以钟楼开发区为核心,成为居住、商业、文体等功能齐全的中心城拓展区。

  未来五年,坚持“民本、生态、现代、文明”理念,做强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品牌,全面增强综合承载力,大力提升宜居水平。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常州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加快常州机场建设,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完善高速公路网和干线公路网,建成西绕城高速,开工建设苏锡常南部高速常州段、常溧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建设常州港10万吨级码头,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加快航道网整治。完善城市路网,构筑快速畅通的市域交通体系,争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审批,时机成熟后开工建设。强化重要资源供应保障,加快城乡电网、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防洪排涝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加快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提高城乡防灾抗灾能力。

  未来五年,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事权、财权下放,做到责权利一致。完善城管综合执法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围绕“数字常州”建设,加快重大公共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以3G发展为契机建设城乡一体的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完成“市民卡工程”。科学制定外来人口落户政策,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积极推进农民转市民。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注重从制度和政策上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现实问题。

  实现路径

  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建设部门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构建交通便捷、生态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

  其中,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将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继续加强南北、东西骨干道路建设,      
 
    加强次干道和支路网的建设;城市供水工程,将致力于水厂供水能力和供水安全保障,区域增压站以及大口径输水管道的建设;城市燃气工程,将继续建设高压管网、CNG加气站工程等。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实施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设施完善与环境整治,恢复历史风貌与机理;启动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

  “要提升常州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首先交通基础设施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市交通局局长刘文荣说,未来五年,常州将集中打通南北中轴通道,实现对外高速公路全联通;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干线航道和干线铁路基本形成;公路网衔接得到优化,实现市域所有重要节点一级公路联通。

  同时,加快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的客运站建设。依托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构建以现代化铁路为主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十二五”重点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常州站、宁杭铁路溧阳站、常州机场等综合客运枢纽。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期、城市成长关键期和城市价值提升期,城市的发展将会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新的格局。“我们将努力建立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城市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朱笑冰表示。

  在城市管理方面,提高城市管理层级,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在执法机制方面,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以3G发展为契机,以数字技术手段为依托,加快城市管理领域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常州市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环卫和数字化执法,打响常州数字城管特色品牌;在公众参与方面,进一步构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格局,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群众组织作用,畅通交流渠道,引导市民合法、有序地参与城市管理,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实现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