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一开学,常州学生将迎来“史上最严体测”
发布日期:2014-08-20  来源:常州晚报

  不到2周时间,我市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将迎来开学。除了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外,他们还将迎来新挑战——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下简称“体测”)。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今年9月到

  10月,江苏省将对全省大、中、小学所有学生进行体测,测试结束后,所有数据将上报。

  开学必测的引体向上,半数在校男生难达标

  据了解,今年体测将首次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的项目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所区别:小学主要测试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4组50米往返跑、1

  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初中以上学生不再测试50米往返跑和1分钟跳绳,但是增加了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立定跳远、女子仰卧起坐和男子引体向上。

  根据标准的规定,引体向上项目,初一的男生要完成4个才能合格,从初二到高三及格线依次增加1个,高三及格线为9个。大一和大二做到10个达到合格,大三和大四男生的合格线为11个。

  必测的“引体向上”男生们能过关么?记者从我市多所学校了解到的情况并不乐观。一位在新北区某中学任教的体育老师坦言,一个也做不起来的情况也有一部分。常州刘国钧高职校体育组王老师透露,之前在学校男生中摸过底,引体向上成绩不理想,大部分是在0-3个之间。“关键还是上肢力量和腰部力量的运用,除了力量外,技巧也起到重要作用。”这种状况也蔓延到了大学。

  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甘亦农介绍,早在2010年,市教育部门已经关注了该问题,并着手调研,显示8成初中在校男生基本都做不了引体向上,究其原因,还是上肢力量得不到锻炼,而这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发展不无关系。“以前的人还会拎东西、搬重物、干农活,现在的孩子别说是体力活,平时就连手臂力量用到的机会也不多。”甘亦农说,这导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孩子上肢的力量得不到锻炼。

  “史上最严”体测试,家长学生“亚历山大”

  记者了解到,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不仅对体育锻炼的强度有所增强,还将体育分数与评优挂钩,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这样一来,如果引体向上不合格,体育总分合格的压力就会加大。

  这些都让家长忧心忡忡,晚报家长群中,不少人开始担心暑假孩子“荒废”了体育锻炼,开学后的测试会大打折扣。“依依-8年级”表示听说了这个男子项目,孩子说班上没什么人能做出来。

  童童开学后就要升初二,暑假正在学游泳,也常常进行臂力训练,是个体育达人,不过相比跑步等其他项目,引体向上仍是他比较头痛的项目。“我一下子能做好几个俯卧撑,但做引体向上可能还有压力的。”

  明明妈是一位准初一学生的家长,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很担忧,她表示儿子从没接触过“引体向上”:“我儿子不爱锻炼,在家干活也少,臂力还没我的大呢,搬20斤米都有些吃力,更别说引体向上了。”她在家长群中询问:“还有不到2周时间,男生突击还来得及么?”,

  在家突击训练,伏地挺身、俯卧撑、仰卧起坐均可

  面对2014体测版本,初中以上年级男生怎么办?

  市区一所初中校的体育老师认为,“引体向上”虽然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加以练习还有有明显的效果的。他建议学生可以做一些腹背的练习,如伏地挺身等。“学生的体重也有一定关系,身形比较小的男生占优势,体型大的还需要克服自重,像身高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学生首先要做的还是减肥。”对于准初一家长担心的,这位老师表示大可放心,学校肯定会给机会练习。

  甘亦农表示,2010年后,市教育部门已经要求将引体向上纳入到学校日常教学课程中,并引导学生时常联系。因为,力量练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单单课堂上练习是不行的,需要经常练习才行。

  记者了解到,现在常州的体育中考,男生力量类有两个项目可以选择:实心球和引体向上。从几所学校的反馈情况来看,由于实心球训练见效比较快,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实心球。龙虎塘中学的体育老师介绍,今年中考体育新北区仅10多人报了引体向上。“能报的都是冲着满分去的。”他表示,虽然见效慢,刚开始也练得比较辛苦,但只要拉起一两个,后面再坚持练,满分问题就不大了。对于那些想要提前做准备的孩子,他认为可以做一些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等运动,也可以在小区里跑跑步。“这些项目男女生都可以练,最佳时间是每天下午三四点钟,至少要1个小时以上。”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