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发布日期:2005-12-09


溧阳市从解决村干部物质保障方面入手,在广袤的农村产生了一系列的效应——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溧阳市村定额干部基本情况
■该市共有行政村291个,村干部总数1573人,平均每个村有村干部5.4人。
■该市共有村定额补贴干部968人,平均每个村有村定额补贴干部3.3人。
■2003年该市村定额补贴干部的平均报酬为10507元/年;村党组织书记的平均报酬为11261元/年;村主任的平均报酬为10938元/年。


背景?剖析怪圈

  “当三年村官,赔一幢楼房”,“有能力外出挣大钱,没本事在家当村官”,“群众向我瞪眼睛,我向领导撂担子”。在溧阳市农村,过去不时会听到人们对当村干部的这般形象调侃,牢骚怪话不是没有出处,在一些镇区的经济薄弱村里,好多村干部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却两手空空。由于工作繁重辛苦而收入不稳定、偏低,使得村官这个岗位在农民的眼中失去了吸引力,导致很多村的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使农村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走入了村官难选、经济难上、面貌难改的怪圈。农村基层组织亟需补充新鲜血液,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迫在眉睫。

  报酬待遇成为制约高素质村干部来源的最大瓶颈,如何破解?

  措施:“根治心病”

  症结找准,措施跟进,溧阳市委、市政府从长期以来困扰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报酬待遇上破题,由表及里,从眼前到长远,将村干部这个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被喻作“鸡肋”的“饭碗”,锻造成充满诱惑吸引力的岗位,让人人为之心动,市委组织部通过认真调研,制订了科学的保障机制。

  首先是实行村干部结构报酬制。村干部的报酬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两部分组成,基本报酬为完成村级日常工作的补偿,考核报酬是根据年度百分制考核成绩给予的物质奖励。基本报酬每人每月最低不低于350元,按月发放;考核报酬实行年终统一发放。由市财政转移形式下拨,并规定市财政转移支付必须全额用于村干部的报酬发放,不得挪作他用。其次是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和政绩,由集体和村干部个人共同交纳养老保险金,该市村干部的养老保险统一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市财政、镇和村、个人共同承担,确保村干部年老后生活有保障,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第三是为村干部办理医疗保险。由镇政府为村干部办理大病医疗保险,御掉了村干部工作的思想包袱。这样一来,即使是经济薄弱村,村干部的报酬也在万元以上,成为当地农民中的中高收入者。

  报酬待遇的提高,使很多有志的农村青年开始看重“村官”这个“头衔”,有了欲欲一试的愿望。记者在别桥镇了解到,有一个经济薄弱村选村长,原先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候选人,现在听说村里选“村官”,呼啦一下从外面来了10多名候选人……

  制约:配套机制

  村干部“身价”陡涨,让乡村很多农民多少有点意外,一时间各种疑窦也纷纷而起,为避免鱼目混珠,让老百姓信不过的人占据这一“吃香”的岗位,市委、市政府边摸索、边规范,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激励约束上渐成机制,力促村官发挥战斗力,让老百姓放心。对于选什么样的村官,市委组织部创新用人机制,会同各镇(区)放大目光,打破地域、身份界限,不拘一格选拔村干部,并把选人重点放到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高考落榜生、退伍军人身上,去年全市291个村全面实行了“两推一选”,选举村党支部委员,在第七届村委会选举中,有11个村采取了“海选”方式,一大批门路广、脑子活、有知识、懂技术,且素质高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老百姓信服的“新生代”村官,他们犹如新鲜血液,输入到一个沉重乏力的肌体,使之重新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不断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多管齐下,选、育、帮、管“一条龙”。市委将村书记、村主任纳入培训范围,通过分层、分类,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去年对一半以上的村干部进行综合培训,并有30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学历培训,其中有89名村干部参加了大专以上学历培训。针对农民对现有村官在工作过程中的“不放心”之处,市委专门针对村官制订了各项农村工作制度,如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干部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村干部政治激励制度。这些制度张榜上墙,使得村干部人人明白,农民个个知晓,心存于农民心中的哪些“霸了茅坑不拉屎,拿了钱不做事”等担忧一扫而去。

  效应:活力迸发

  犹如一石击水,溅起层层涟漪,溧阳市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在南山北岭、濑水两岸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开始重新聚焦村官、审视村官、关注村官。记者在采访中,走了一村又一村,老百姓对现在村官的评价来了180度大转弯:“现在的村官就是不一样”。“不一样”体现在哪里?短短的两年实践,来自乡村的一个个喜人变化,犹如一份份出色的成绩单:

  ——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生机与活力。由于报酬待遇的落实提高,村官如今成为乡村中炙手可热的岗位,当村官成为更多有志青年的追求和选择。原先那些自恃无人肯接替,不思进取的“太平官”也有了危机感。溧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西宁介绍说,新的机制引发了新的效应,现在全市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村级工作搞得声色俱佳,充满生机与活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村官本人不再有经济上的煎熬、精神上的压力。思想精力集中了,一个心眼全摆到工作上,他们抓收入,搞经济,闯市场,风风火火;带领农民奔小康,竹箦镇姜下村党支部书记姚立新承包荒山800亩,年收入达40万,解决了村上4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据悉,该镇有35名村官象姚立新那样成为当地致富的领头羊。

  ——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过去,很多村官面对矛盾纠纷,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避则避,而现在村干部,能迎难而上,敢于触及,公正处理,因为他们深知“村官”这一“饭碗”的价值了。

  村官机制新,乡村沐新风,变化是对这一改革的最好诠释。


  评论  让“基础”更牢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夯实执政基础,溧阳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作了不懈的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这个探索是成功的,效应是巨大的……它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的变化,犹如一股清新的风,驱散了长期聚集在一些地方的沉沉暮气,使得处处生机盎然;它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新的思考,村官的份量不再象过去一拎就掂得出来,无所作为,便要让位;它给组织部门的同志带来欣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人才库里不再是人才缺乏,而是人才济济。

  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关键在基层干部。因为党的农村政策要靠他们去贯彻落实,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靠他们去谋划,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靠他们去维护,党的威信和形象要靠他们去树立和体现,而要达到这些要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是不行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困惑、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随时将会出现,探索无止境,要把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断探究、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