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创新:江苏组织工作新导向 |
发布日期:2006-02-21 |
2005年,江苏组织工作在激励创新的氛围中积极推进,不少亮点引人注目——— 透过一系列丰硕的组织工作创新成果,不只展示出新时期江苏组织部门自觉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思路创新的崭新气象,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现出江苏省委力求深层次释放发展活力的现实追求。 多向度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 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而干部又是起特殊作用的人。 省委书记李源潮多次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组织部要出生产力,一个地方的干部发展经济生龙活虎,组织部功不可没;相反,一个地方的干部发展经济积极性不高,组织部有重要责任。”这是对组织工作创新与地区发展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刻揭示。 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急需更多的眼界开阔、胸襟开阔的领导干部,急需更多的有朝气、有锐气、有正气的领导干部,急需更多的“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干部。从这个意义上看,深层次释放江苏的发展活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其重要的基础,也是江苏组织部门近年来着力创新的主要指向。 在2005年底举行的全省市县组织部门创新工作十大成果评比中,记者注意到,涉及干部人事制度创新成果的就有5项之多,如南京市大规模联动公选领导干部、无锡市集聚领军人才推动自主创新、靖江市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学生村官和盐城市推行“5321”选任方式,规范干部选任程序等等。 而在省委组织部内部十项创新成果评比中,也有6项与干部人事制度创新有关:公开选拔省管正职领导干部人选、以“双推双考”的办法集中调整省管后备干部、“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试点、采取“量化考核、积分选岗”的办法安置省直单位师职军转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研形成省委文件和招聘香港高层次人才。 以实绩用人,以民意选人,力求多向度地推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为江苏近年来组织工作创新的鲜明导向。 2005年11月,经省委研究决定,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20名省管领导干部。与以往相比,此次公开选拔又有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首次选拔10名省管正职,首次面向省内外、国内外,部分职位面向海内外,首次在笔试中实行一职一卷,首次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突出其主考能力。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南京市也集中开展了联动公选领导干部工作。此次联动公选创新之处是:规模大。市管正职职位居历次公选之最。共拿出107个领导职位,其中市管正局级干部7名、副局级干部14名;选拔视野拓宽。军转干部首次亮相公选“赛场”,把民营企业高管职位纳入公选范畴;运作方式多样。广泛推荐与全委会差额票决相结合使干部选拔任用更加民主科学。 此外,还有通过“双推双考”选拔省管后备干部、实行选调生与招录公务员接轨,探索干部实绩考核和民意调查方法,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等等。 从纵向看,省、市、县、乡各级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都已自觉地上升到制度设计与机制创新层面,其操作程序也更加完善和科学,百姓的接受度和组织部门的公信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横向看,其创新突破也由过去相对集中在对不同层次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上,逐步拓展到企业经营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的遴选上,进而彰显出我省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不断向深层次推进的喜人态势。 深化执政规律认识:组织制度创新拓展新视野 2005年,我省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这标志着江苏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社会发展深层活力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执政党制度的先进性,源于社会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苏“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全省组织工作的水平,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党的组织制度。 回望2005,记者注意到,全省上下各级组织部门组织创新的视野更加开阔,许多新制度、新机制、新方法的积极探索,不只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也为加大基层党组织制度创新的力度,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参照“蓝本”。 当前,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建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难题和新的挑战,如社区和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待遇不落实、活动经费无保障就是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苏省委组织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入手,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率先解决这一政策性难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各省辖市市区和大多数县(市)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及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已经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实行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的规定,据实在税前扣除;党组织活动经费一般按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千分之五列入企业财务计划,编制年度预算。这一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射阳县创新县镇党代会例会和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也是富有意义的成果之一。2005年,射阳县抓住在全省率先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契机,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大会职能和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该县试行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规定党代表大会(例会)期间,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大会提出提案;闭会期间,党代表可以向县委提出提议。专家们认为,这些探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在党内监督方面,新建立的厅局级领导干部任职前提醒谈话制度同样效果显著。去年以来,省委组织部对新提拔的、年度考核中群众意见较大的以及有反映的干部,尤其对常委会讨论通过提拔使用的干部,均由部领导进行提醒谈话。记者了解到,提醒谈话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肯定成绩,又针对性地提出存在问题,尤其对班子内部出现不协调、不团结苗头,及时通过提醒谈话,帮助化解矛盾,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这种方式由于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使谈话对象能畅所欲言,因此已经成为沟通思想、加深了解、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 制度创新带有长期性、广泛性和深层次性的特点。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不只体现了实践者的胆识与开拓精神,更是执政党激发自身组织内部活力的必备基础。 应对本领危机:着力构建组织教育培训新体系 2005年12月6日,江苏首批干部培训自编教材正式出炉。 尤为令人称道的是,省委书记李源潮亲自主持成立编委会,定大纲,编教材,亲自评阅书稿,提出修改意见。 此前省委组织部宣布:江苏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省级机关副处级以上的4500名干部开展大规模“菜单式选学”教育培训,目标是造就“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三宽”型领导干部,切实解决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存在的本领危机。 据此,众多媒体赞誉江苏建立起了“学习”新政。 近年来,江苏省委十分注重党员干部和基层党员的学习培训,着力构建立体的、融入网络技术平台的组织培训新体系的目标清晰可见。 “菜单式选学”培训,采取的是在职自学和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它既是对沿袭多年干部培训方式的超越,更是一次务实而又可行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对干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同时也满足了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首批推出的“菜单”课程有50门,其中11门为主修课,39门为选修课。 组织全省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轮训,则是新时期加强执政基础的又一创新点。去年我省采取省、市、县(市、区)联动的方式,先后培训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指导员40568名,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建工作的开展。中央领导同志专门批示:“江苏省下大力气培训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和党务工作者,是确保两新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推进的重要举措,从长远意义来讲,也有利于加强两新组织中的党建工作。” 与此相配套的,还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启动。江苏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二批试点省份,我省选择了苏州、泰州、盐城三市作为试点单位。目前,省级教学平台已全面建成并试运行,5495个乡村终端接受站点全面开通,覆盖试点地区广大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初步建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力要素之一。 创新是恒久的时代命题,创新是当代中国的热切期盼。显而易见,面对新的挑战,江苏组织工作创新的空间和现实的客观需求都还很大。然而,人们相信,一旦当强烈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时,它必将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