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发布日期:2007-01-08
  转自<求是>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农村,不仅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在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上狠下功夫;而且要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经验,在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多做文章。近年来,江苏省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主动适应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的新趋势,借鉴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对农村党建提出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重大飞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经济互动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出现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趋势。到2005年底,苏南农业占GDP的比例降到了3%左右,农村劳动力90%以上脱离了农业生产,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城市化率分别达65%、67%、60%。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在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小康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民不断向农村社区集聚,参与社区活动日益成为农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必然会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在推进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农村党员的从业空间不断扩大,流动性增强,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些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工作思路,整合党建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苏南地区各级党组织主动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在继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既注意运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又针对农村新型社区的特点,积极探索村居合一的农村社区化党组织模式,并随之转变工作职能,拓展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动员组织群众、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农村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基层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苏南地区的实践证明,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符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要求,顺应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发展方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保证,为我们提供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赋予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任务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新型党建工作模式,既包含了以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又借鉴和运用了城市基层管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与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相比,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需要突出带领农民群众发展致富的功能;与以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相比,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功能。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把发展经济致富农民作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富裕农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主题,也是农村社区党组织的中心任务。谋划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农村社区党组织要通过示范引导、组织推动和政策激励等措施,带着农民群众干,帮着农民群众富。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并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切实提高农民的经营性、资产性、政策性收入,加快农民富裕的步伐。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还要按照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切实加强乡村规划,着力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相配套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格局。当然,农村各地的发展不平衡,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村容村貌的工作切不可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盲目攀比。必须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第二,坚持把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作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要求农村社区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构建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大力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
  
  一是突出造福群众,促进利益和谐。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开展面向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着力构建和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拓展农民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二是繁荣社区文化,促进文明和谐。坚持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和谐村镇、文明和谐社区、农民特色文化家庭等活动,弘扬文明道德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农村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结合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开展普法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重点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经济能人”、培训现代“农民新人”。
  
  三是开展结对互助,促进人际和谐。采取“组织救助、社会帮助、家庭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结对包户”、“一助一”、“党员联系户”等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邻里之间、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区形成互助互爱、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
  
  第三,坚持把健全组织、配强干部作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一支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推进农村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完善组织设置。顺应农民向居民、乡镇向城镇、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的趋势,及时调整农村社区党组织的设置,做到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设置,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党员作用同步发挥。参照城市社区建设的模式,对城郊结合部和农民集中居住规模较大的村,以村居合一形式,组建社区居委会。在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的同时,本着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社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同步建立党组织。目前,苏南已建成的农村社区,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有了健全的组织网络。一些尚未设置社区居委会的村,也按照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展社区化服务。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用人导向,努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进乡村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注重多渠道培养和选拔熟悉社区管理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农村社区专业化服务水平;在以农为主的地区,着重选配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坚持“多轮驱动、多措并举”的方针,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村社区的各种资源优势,采取制定政策重点倾斜、驻区单位捐资助建、社区党员义务奉献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的阵地建设。
  
  三、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必须健全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推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运转灵活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苏南各地从构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网络入手,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加强与社区内各单位以及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形成了运转有力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在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协调单位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各方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农村社区党建的民主管理机制。明确规定农村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事务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制度建设层面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形成农村社区党组织既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依法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制度保障,保证农村社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落实。
  
  建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广泛参与机制。只有组织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更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凝聚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来。对在职党员,注重引导他们从单位走向社区并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建设,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舞台;对流动党员和老党员,及时掌握思想动态,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就业信息,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激发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建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县、乡党委抓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目标分解督办制度和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考核制度,切实把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国生)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