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的党性 |
发布日期:2007-02-07 |
转自光明日报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的根本是党性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党性的关系,无论从实践来看,还是从理论来看,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一) 科学发展观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多年头。其间经历的认识统一过程和实践贯彻过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而且为我们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打开了宽广的视野。我们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的党性”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实践提出的问题。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我们党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提出科学发展观不是偶然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天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矛盾,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我们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质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中,不仅认识到了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而且认识到了其实质是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认识到了它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我们正是在这样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再次,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具有不容忽视的艰巨性。前几年,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也出现了耕地面积连年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下滑的情况,出现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展的势头以及能源、交通高度紧张的局面;与此相联系,出现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等“瓶颈”。而且,许多地方出现诸如此类问题,背后都有个别干部片面的“政绩观”在起作用。为此,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这一战略决策,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逐步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总之,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然性和战略性,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宏观把握,即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贯彻的艰巨性,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说,实践告诉我们:研究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的党性”这一重大课题。 (二) 实践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实践为什么会把科学发展观与党性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联系起来呢?这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理论思考的。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与政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研究的是发展问题,回答的是“什么叫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么样发展”等根本问题,是指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之所在。如果我们再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就可以发现它具有双重的科学性。一重科学性,是它的主题词“发展”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反映和要求;另一重科学性,是它强调发展必须是能够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科学发展”。但是,正是这样一种双重的科学性,使得它同政治性联系了起来。因为,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认识基础上的“发展”,正是我们党现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建立在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基础上的“科学发展”,正是执政党的执政使命。这就决定了是否正确对待科学发展观,能否坚定贯彻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政治态度的问题。 其次,科学发展观指向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工作。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初,强调的就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如何领导经济发展,如何领导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贯彻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对改革开放的科学协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促进“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一切,都是对党委和政府领导工作的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指向性上的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特点。 再次,贯彻科学发展观起关键作用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同科学发展观在指向性上的特点相联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实施者也有其特殊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是广大科技人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是全党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无论从其宏观性的决策要求看,还是从其协调性的操作特点看,只有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才能起到关键作用。这是别人无法承担的任务。我们在研究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必须正视这一极其重要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问题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提出并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个是否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办事的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能否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工作中,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重大政治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各地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来自于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因此,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作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 (三) 那么,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呢?对于这个涉及面甚广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系统的调查研究。现有的情况表明,增强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大局观念和统筹观念,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在领导科学中,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本来就是一个最为基本的关系,领导失去了群众的理解、信赖、拥护和支持,必将一事无成。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由于起关键作用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更要强化群众观念。因为,科学发展观提出,就是为了满足而不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要妥善处理好由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以及“看病贵、看病难”、“上学贵、上学难”等民生问题引出的利益矛盾;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最大限度为人民谋实惠的发展观。也正因为这一点,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鲜明的党性。所以,我们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必须时时处处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且引导好人民群众正确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让人民群众真正获得实惠。我们不能因为科学发展的决策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而忽视乃至于无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因为科学发展的协调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而忽视乃至于无视人民群众的参与;不能因为科学发展的执行者是下属的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而忽视乃至于无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总之,实践证明,只有心中装着群众的领导干部,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领导干部就是讲大局、抓大事的。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尤其要讲大局,无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还是地方党委和政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就是发展要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即着眼于大局。有许多事情,从局部讲,从眼前讲,都是对的,但是从全局看,从长远看,却是不宜实行的;有的事情虽然是局部问题,但又是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乃至于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必须作为大局来看待。这是我们领导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只能讲大局,讲党性。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候,领导部门要善于从大局上看清问题,执行部门要坚持从大局上理解问题,大家都要讲大局、讲党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统筹观念,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区与地区、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要讲群众观念,要讲大局观念,但是这两个观念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的同一性,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性。比如在领导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各地领导干部考虑的各地群众的利益诉求,有的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完全相一致,有的则不完全相一致。出现后一种情况,地方干部往往很为难。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和批评地方干部,对他们的困难要给以更大的理解。那么,如何化解这方面矛盾呢?对于完全违背大局利益并有损于大局利益的,必须以大局为重;对于一些可以协调或兼顾的利益关系,应该努力统筹解决。现实生活中,中央与地方、地区与地区、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之间发生的许多利益上的矛盾,并非水火不相容、无法协调的。我们要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学会用统筹的方法化解此类矛盾,实现各方互利或共赢。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情特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长期存在的国家,贯彻科学发展观,更要学会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领导艺术和统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大局更好地统一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把树立统筹观念、掌握统筹方法,作为增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增强这样的党性修养,既是担负地方和部门、行业领导责任同志的任务,也是担负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责任同志的重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对于所有的领导干部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党性修养任务。 我们相信,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在提高执政能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不懈地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我们就一定能够按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更加坚定而又自觉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又好又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执笔:李君如)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