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李源潮:坚持科学发展 创新苏南模式
发布日期:2007-02-12

  转自新华日报
  
  ----在江苏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历经十年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已成为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平台。今天,论坛将科学发展观与“新苏南模式”作为讨论主题,很有意义。通过大家的研讨,我们既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新苏南模式”,又可以从理论角度来认识苏南人民的创新实践。刚才,大家在发言中讲了很好的见解,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我们很受启发,也得到很多信息和借鉴。
  
  “苏南模式”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南改革开放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践。对于苏南的这些创造性实践,费孝通先生首先将之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新苏南模式”是进入新世纪,在苏南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基础上,由吴敬琏先生最早在新华社发表的题为《“新苏南模式”值得西部地区学习》一文中提出来的。这两位先生都是我国当代有影响的学术大家,他们并不是“苏南模式”的具体实践者,都从理论研究角度描述了苏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揭示了苏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现在,人民网以及许多报刊等新闻媒体正在热议“新苏南模式”这一话题。我认为,像吴敬琏先生这样全国有影响、有理论造诣的学者提出“新苏南模式”,总有其内在的原因和道理。作为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或者说是责任者,对这一点不能回避,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能不研究、不关注这个新的现象,而应更多地从理论和战略层面来认识和分析自身所从事的实践。所以,今天我们也请南大等高校的学者、省委党校的研究力量以及省外的专家学者,就“新苏南模式”发表自己的想法。至于有的同志提出,苏南发展是否是一种发展模式的问题,我相信历史自会有定论,因为苏南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革将会写进我们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这二十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之一,苏南则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亮点。应该说,现在苏南还不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也不是老百姓收入最高的地区,但相对全国而言,苏南的发展是比较全面、协调的发展,也是一种可持续较高的发展。最近,省党代会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情况,苏南有五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令人瞩目,这种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新苏南现象:一是全国百强县(市)最集中的地方在苏南。苏锡常地区所有的县(市)都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强中苏南占有的席位由原来的4个逐年增加到7个,昆山早已跃居全国百强县之首。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方在苏南。五年来苏南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3∶1,江苏为2.33∶1,在全国各省区中最低,其中苏南仅为2.06∶1,苏州为1.98∶1。苏南城乡差距本来在全国就小,五年来与全国比差距进一步缩小,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苏南的城乡发展相对比较协调。三是生态重建成效最显著的地方在苏南。全国47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苏南有13个市、县(市),苏南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全国首批6家“国家生态市”中苏南有4席,占2/3。四是社会治安最好的地方包含了苏南。江苏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南为94.5%,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已超过1∶1的昆山市达到93%。在这种高流动人口的地方,能较好地解决像治安管理这样的世界性难题,人民群众感觉很安全,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五是科技教育最发达的地方在苏南。2005年苏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50%,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研发投入(R&D)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5%,五年上升了2.3个百分点,科教优先发展创造了苏南的主要本地资源,目前苏南的增长动力正在转向依靠人才和科技创新。苏南的发展实践表明,“快”并不排斥“好”,高速度也可以有高质量,工业化也可以有好生态,城市化也可以有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发展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完全可以统一于“两个率先”的整个过程。分析苏南发展的结构和效益,不能不承认它是快的,也不能不承认它是好的,在这些新现象里面突出的是它质量效益的好,人民得实惠的快。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是延续不断的,是在继承中与时俱进的。苏南近几年的发展,实质上是苏南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原“苏南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南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创造了加速的发展奇迹,形成了独特的“苏南模式”,被邓小平同志称赞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是当时中国最高决策者作出的论断。苏南的快速发展,迅速改变人民生活和城乡面貌,但也遇到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对苏南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到了新世纪,有两大时代背景成为转变苏南发展模式的基本前提,一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2004年春天,在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来苏南视察,首次对一个地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全面系统的阐述,并要求江苏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走在全国前列。苏南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过近三年的奋斗,努力增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初步实现了总书记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又快又好”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在统筹发展方面创造了新的经验,呈现出新的面貌,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苏南模式,也就是既快又好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路。概括地讲,“新苏南模式”最基本的内涵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下的率先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在江苏大地上的群众性实践。
  
  现在,苏南正处在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发展新阶段,他们按照中央指明的方向,在加快实现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模式的提升转变。三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苏南视察时提出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要求。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根据近3年来的实践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最新要求。这种提升和转变,将促进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特征的“新苏南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对苏南模式的提法,赞成的居多,不赞成的也有。如果说这是一种发展模式的话,也是在逐步形成和发展之中的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其中有一个焦点,就是如何看待苏南发展机制的特征,也就是如何认识苏南由公有经济转向混合经济的发展格局这个问题。现在,苏南是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的互补型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区域内发展最快的是民资,五年翻两番;和全国相比,发展最快的是国资,五年实现翻一番,而从全球看增长最突出的是外资。这就意味着新苏南的发展培育了多元的市场主体,形成了互补的增长动力。
  
  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都是与一定的发展阶段、一定的区域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种模式、任何一种资本、任何一种发展主体,有好的一面,也肯定有不足的一面,有一利必有一弊。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会引起争论。刚才,有的同志讲到浙江发展的一些特征,我也很赞赏浙江的发展特色。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理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兼收并蓄,扬长补短。现在,浙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就是不争论、埋头干、朝前看,用事实和实践来淘汰取舍。我们要善于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特别是浙江的先进经验,既扬苏南之长,又学他人之长,努力使苏南的模式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努力使苏南的发展成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