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发布日期:2007-02-25 |
转自人民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便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这种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来说,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如果不重视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的建设,不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及科学内涵,一切(哪怕很强大的)物质力量和一切(哪怕很紧密的)物质纽带,即使苦心经营和奋斗了数十年,都可能是不巩固的表面结构,都可能是会瞬间烟消云散的历史泡沫。 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五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示,我们首先应该从理论方面认识核心价值体系的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和全国人民过去年代进行革命,在新世纪新时期进行建设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唯一正确的理论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都以无可辩驳的真理性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怀疑马克思主义、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我们的事业就会出现困难、挫折以至于失败;相反,只要我们忠实地坚信和执行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和全国的指导思想地位,我们的事业就会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节节胜利。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学说和理论,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并在马克思主义者的现实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而创造出自己的新形态的思想价值体系;它也是一个善于且敢于吸收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类一切积极的、伟大的文化思想成果的开放的思想价值体系。它正是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按照其基本精神所进行的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在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被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正因如此,那些所有借口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而指责马克思主义“过时”和“无效”的说法,那些企图以其他任何思想价值体系来代替或者“改造”马克思主义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的削弱和干扰,都是我们应该加以防止和反对的。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创新。它所走过的历程和恢宏的成功业绩,它给广大人民群众和整个中华民族所带来的巨大幸福和利益,已经说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辉煌前途。而这个社会主义的崭新模式,就是以其价值理想为基础的。我们今天之所以会有改革开放的如此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无论在中国社会主义遭到“四人帮”的极大破坏的情况下,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全面处于暂时低潮的特殊历史情况下,我们都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就是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并在经过中国人民持续几十年甚至艰苦奋斗之后,这个社会在物质文明方面必定会赶上并超过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而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必定能够为21世纪人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文明模式。这样一个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无数艰难曲折,在一个世纪长的时间里,在规范而全面地进行社会制度比较的争论中,选择出来的唯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理性智慧和崇高人文理念的制度理想。由于这种理想所指引的社会历史创造充满创新,它必然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甚至于暂时的挫折。但由于其蕴涵的科学性和人文精神已经得到了世界历史逻辑的论证和现实的证实,所以,它必将在较为长期的探索中成长,在曲折甚至艰难中胜利前进。在当前中国社会“大转变”的复杂历史情况下,在遇到某些新问题和暂时的新困难的时候,当一些人们面对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的影响而对社会主义价值产生某些偏离或者疑问的时候,有些人趁机以公开或者隐晦的形式,提出和鼓吹“制度价值变革”,要人们放弃社会主义理想而奉行资本主义制度“法则”。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递夺人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价值,以便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引入歧途,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尽管这种鼓吹是不可能被广大人民和干部接受的,但它会把人们的思想搞乱,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很大的损失。只有立足于坚持社会主义理想,我们才能构建超越资本主义在本质上的制度缺陷的新的社会制度形态。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摆脱对资本主义进行亦步亦趋的盲目模仿和被动追赶,我们才能够站在完全主动的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客观地评价、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过去和现在,有批判地学习和吸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包含的、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人类社会发展成果,使这些成果为丰富和创新我们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坚持社会主义作为“制度价值”的理想,是我们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的必不可少的、须臾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思想文化追求。 三、关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在当今世界上,“国家主义”盛行,且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很大;对国家利益追求的方向不尽相同,一些国家、国家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十分激烈、尖锐。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实力相对薄弱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国家”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共同体价值”,爱国主义就是理所应当的民族精神。因为国家的存在,对生活于其中的人民和族群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保护伞、保护墙,使其免受来自外部的非正义的强大政治势力可能施加给我们的歧视和压迫、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剥削,以及携带着隐藏有巨大掠夺目的的跨文化的价值颠覆、价值替代和价值侵蚀。在国际事件纷纷扰扰、全球局部战争连绵不断、世界政治军事形势跌宕起伏的今天,每个中国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安全、秩序、福利和发展可能性,以及自己的尊严、传统和精神情感的续存和弘扬,都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我们这个国家的盛衰兴亡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就是我们的人民个体、族群集体和民族整体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的总代表,是我们得以立足于当今人类现实的社会共同体组织之中的最重要的区分和认同的价值形态。所以,爱自我、爱家庭、爱邻人、爱他人,爱自己的民族,等等,都与爱国是一致的,且都以爱国精神和爱国主义价值为最普遍的表现形态。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只有在“爱国家”这个基础上,并围绕这个核心价值,才能真正地发挥和表达出来。所以,爱国主义的价值和自爱、自重、自主、自强的民族精神,应该是我们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为可靠的思想文化保证。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得到了世界上很多爱好国际和平和主持国际正义的国家的友谊和合作,也得到了不少有国际秩序理性的国家的承认并建立了正常的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也越来越发挥着自己的积极作用。我们国家的声望和荣誉在国际社会越来越高。但是,世界上也有那么几股反华势力,在国内也有一小撮分裂主义势力,为了达到他们在中国掠取非分利益和权利的目的,都一直视我们国家这个强大的共同体形式为其障碍,他们总是想通过军事入侵或者和平演变的方式把我们的国家搞垮。为此,他们总是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向我们的人民鼓吹反国家和消解国家的各种价值观,包括鼓吹个人的自私和任性,鼓吹小集团主义、地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帮派主义等等价值观,力图以此来诋毁我们的国家共同体的价值凝聚力,分化瓦解我们的人民和民族,破坏我们的“保护伞”和拆毁我们的“保护墙”。而在另一方面,他们则随时都企图把被他们明确视为“至上”的“国家利益”凌驾于我们的头上,要我们服从和听命,以达到进行奴役和掠夺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人,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或者小集团利益,也随声附和,乱弹诸如要“弱化国家”的曲调。因此,在当今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中,我们对于一些被媒体盲目炒作的“时髦的”的价值观,无论是个人自由主义也好,还是“国际价值接轨”也好,都要细致地加以认识,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逐,而淡化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永远牢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兴旺发达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石。所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一种价值,是我们必须时时弘扬和维护的。 四、关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当今时代,在全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这二者的发展所导致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思想、人文意识的变革,也都日新月异。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任何一个社会机构和个人,只有紧跟变化着的大形势,而且只有主动地考察形势、分析形势、预测形势,争取正确地把握形势,才能科学地依据形势,正确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各种计划、规划。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还比较落后,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以及人文意识都还处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的复杂混合和相互缠绕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应该重视对客观形势的把握,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唯如此,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摆脱被动,争得主动,利用形势,因势利导,使自己的发展符合全世界全人类发展的客观趋向,从而把自己不断地从相对落后、相对愚昧和相对过时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中解放出来,从而才能有勇气、有能力成为形势的驾驭者,成为时代的主人和开路先锋,并为主动地创造新的时代精神做出我们的独特贡献。在21世纪新时代,时代的历史特点要求人们放弃20世纪的许多传统的东西和过时的东西,要求人们对这些东西进行改革,同时,形势的发展也要求人们不能满足于对既定的思想方法和既定模式的固守,而要求不断创新。只有立志改革和不断创新的人和民族,才能有能力主动地站在当代人类历史发展的前列,才能有能力在激烈的国家间的发展竞争中稳操胜券。当然,我们所说的改革和创新,都是以对客观形势发展所作出的科学判断为依据的,而决不是主观主义的胡思乱想;同时,也都是以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而不是唯意志论的肤浅功利游戏。当前,在改革和创新方面,纵观全球形势,时代给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很多重大而崭新的艰巨任务,比如改革不合理的产业经济结构,改革不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追踪世界科技创新前沿,形成以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引导的良性人类生态,缔造国内和国际的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构建健康向上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探索在电子媒介的强大新技术支持下的人们健康而理性的交往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21世纪人类先进的政治文明新形态,等等。所有这一切时代任务,都应该以时代赋予我们的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来完成。在这里,改革和创新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进取心的时代表,也是我们在当代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精神的伟大使命。 五、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的问题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大是大非问题。伦理道德是人最初把自己同动物分开来的保证性措施的无意识化和习惯化的文明成果。人类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在最初必须要有一些禁忌和硬性的行为规定。这些禁忌和规定经过长期的应用和检验,它们对于维护和发展人的生存的积极意义和真理性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承认,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其转化为自觉地行为规范,这就是人类的伦理道德。人类经历了千万年的生存实践,理智的人们都知道伦理道德对于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人们忽略了伦理道德的重要而肆意胡作非为,就必然引起社会混乱,引起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你死我活”战争和其他紧张关系的格局。所以,任何一个社会,只要它是力求进步和发展的,就必然要强调伦理教化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历艰难困苦、内忧外患,沧海桑田而民族犹存,且继续保持了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有优良的伦理道德传统,能够抵御外来的野蛮伦理和道德愚昧的干扰,并能够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省和检点自身内在的道德缺失和弱点,从而维持、光大并在积极的进步的方向上更新和升华自己的伦理道德价值。所以,知荣知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并促其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价值诉求。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还没有被大多数人们重视起来的情况下,在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备的情况下,金钱在一个时期内暂时地成为了“万能”的价值,伦理道德由于没有“与金钱即时等价”的“有效性”,而遭到许多人们不假思索的背弃。国家的尊严、个人的人格、社会的公正、买卖的公平,等等,都被一些人为追逐锱铢小利而视为无物。在这种情况下,从社会统计概率上来说,遭受社会混乱、信用缺失、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以及人格贬低的,就是整个社会自身。所以,我们要在21世纪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学说为理论指导的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旗帜鲜明地批评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和其他一切反动、落后、愚昧的伦理道德价值邪说。要建立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要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媒体机构、教育事业、文化艺术活动和理论学术的灌输,大力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文明。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上述五个基本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制定进行建设的具体措施,就能把这个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落到实处。从而,我们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就有了正确的思路和可靠的依据,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中华民族思想建设的这一重大进程,必将更为有效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我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事业等领域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效和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