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对地方党委的新要求 |
发布日期:2007-03-14 |
转自学习时报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具体到一个地方,关键在地方党委。地方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上的集中体现,就是总揽和谐社会建设全局,协调政府、人大、政协、司法部门、人民团体等各方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发展,要求地方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五个统筹”渗透和推进到社会结构层面,必然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密不可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这就要求地方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统筹兼顾 ”作为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按照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发展战略、实施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 “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变化,要求地方党委坚持以“辩证统一观”总揽全局,进一步优化工作布局。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这个有机统一,体现在“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本质、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是一致的,是相互兼容、相互作用、互为条件、互为保证,相依而存、不可偏废的,是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的。“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格局,为我们党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这就要求地方党委在总揽和谐社会建设时,既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又要在实践中自觉地把“三个文明”建设落实到和谐社会这个载体上,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归根结底,就是坚持“辩证统一观”,优化“四位一体”求和谐的工作布局: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发展先进文化,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共建。 “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特点,要求地方党委坚持以“改革创新观”总揽全局,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处在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此情况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整合社会资源,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此中,核心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健全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和机制。这就要求地方党委着眼体制创新、制度构建,在管根本、管长远上花力气,重点加快“五大机制”建设:通过社会激励机制建设,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形成鼓励改革创新,鼓励勤劳致富,鼓励干事创业,鼓励各尽其能的社会氛围和体制环境;通过社会管理与控制机制建设,保证社会有序运行;通过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通过维护社会稳定机制建设,化解矛盾,缓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建设,调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任务,要求地方党委坚持以“组织整合观”总揽全局,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任务,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地方党委要有新的执政理念,坚持以“组织整合观”总揽全局,改进领导方式,由地方党委牵头,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投入,协调共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委在“总揽全局”的过程中,应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委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领导。应当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党委才能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市委组织部)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