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干部素质的新境界:国际化
发布日期:2007-03-15
  转自学习时报
  
  领导干部的素质构成是与治国理政的任务和要求相联系的。不同时期的任务不同,对干部素质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每当历史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或阶段,每当党所处的环境和任务发生变化,我们党都会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明显地呈现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变化,是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十一五规划在分析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发展趋势时,明确概括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四大特征。作为这“四化”之一的国际化,集中表明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我国同国际社会的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安全等方面,我们同国际社会的联系都愈益紧密,因而,我国内政外交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
  
  国际化的形势,要求有国际化的战略。面对国际化不断发展的重要趋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加强战略谋划和整体运筹,积极营造于我有利的工作局面和战略态势。
  
  国际化的战略靠谁来实施?“四个更加注重”由谁来注重?当然要靠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但仅仅传统型的干部,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经不完全符合国际化战略的要求。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前景来说,我们的事业,更加需要有国际化的素质、国际化的人才。惟有如此,才能更加自如和娴熟地驾驭国际化的趋势,实施国际化的战略,完成国际化的任务。因此,国际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领导干部素质的一种新型的要求。这种要求,建立在我们长期形成的对领导干部的各种规定、标准和要求之上,没有也不会改变这些切实有效的基本标准,但是它又确实对领导干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或者说,比以往的素质要求增加了一些新的更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化,是领导干部素质的一种新境界。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我们党,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明确地对领导干部提出国际化素质方面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之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方针政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在2006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角度,要求“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并且具体要求领导干部“努力学习国际金融和贸易知识,了解资本流动、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特点,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自觉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所有这些要求,都具有直接的现实性、针对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国际化,作为领导干部素质的新境界,到底新在哪里呢?概而言之,应该是在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形成能够与国际社会和人士打交道的知识、能力、修养、水平,既能够有效地维护和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又能够开展良好的国际合作,展示和维护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具体来说,应该表现在:
  
  从“德”来说,除了必须具备通常应有的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觉悟和政治立场外,还更需要突出强调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真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利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决不能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甚至出卖国家的利益。无论遇到什么诱惑、压力和风险,都能够经得起考验,不为外部因素所动。
  
  从“知”来说,除了必须具备通常所需的知识素养,具有履行职责应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基本知识外,还更需要有国际方面的知识,懂得涉外工作的程序、规则、要求,各种公文的内容、格式以及拟定、运转的流程;国际交往中的礼仪、习俗;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科技、教育等基本状况;国际组织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倾向、职能任务、基本规则、与中国的关系;直接交流和办理的涉外事务的历史和现状,等等。没有这些知识,就不可能胜任有关工作。
  
  从“能”来说,除了必须具备通常应有的工作能力,掌握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外,还更需要有同国际社会交往的能力,善于分析判断形势、权衡利弊得失、说服合作伙伴、赢得理解支持、推动友好合作。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举止优雅,体现出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和风度。不仅能够办成各种涉外事务,而且有助于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从更广阔的意义来说,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还不仅仅表现在与国际社会打交道这个非常具体和直接的方面。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发展,我们在与外部世界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共走世界文明的发展大道。我们要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随时清醒地把握世界局势发展的走向、特点,深刻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的规律,充分吸收世界各国一切对我有益的文明成果,制定和实施我们治国理政的战略、政策和措施。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能够具备这种素质,达到这种境界。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世界发展变动的复杂环境中,始终掌握因势利导的主动权。
  
  当然,我们的干部有地区、部门的分工,有工作岗位和职责的不同。在目前阶段,还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干部都具备很高的国际化素质。由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领导干部国际化素质的要求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必须分地区、分部门、分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循序渐进地逐步加以提高。对于率先开放的地区、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国际化的大城市,以及其他沿海开放地区,国际化的要求已经非常明显。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举办,不仅专业干部需要国际化素质,其他许多方面的干部也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国际化素质。所以,对于这些地区和城市来说,加强对于领导干部国际化素质的培训、提高,应该更早、更突出地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外事工作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加以处理,很多人便误以为其他干部,包括主要领导干部在内,无所谓国际化素质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事实上,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外事干部,也要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特别是各地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都会经常遇到和处理涉及国际化的事务,有的还要直接走出去或引进来,与外部世界进行非常经常和密切的交往和合作。走向国际化,已经是对越来越多干部的共同要求,也将成为干部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趋势。
  
  把握趋势,未雨绸缪,才能掌握领导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动权。展望未来,无论岗位差异、进程快慢、区域先后,国际化都将越来越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传统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必须及早地有所调整、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才能使我们领导干部的素质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才能使我们党真正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作者系北京市社科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