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学习时报评论员文章:论增强忧患意识
发布日期:2007-04-11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提出,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增强这三个意识,很有针对性,也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三个重要课题。
  
  增强三个意识,首先是要增强忧患意识。
  
  为什么要增强忧患意识?怎样才能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否则,就可能将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实话,变成空泛的口号。
  
  忧患意识,“忧”什么?忧党,忧国,忧民。
  
  进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处在忧患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被“瓜分豆剖”的现实危险。中国志士仁人的主要口号就是“救国”。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有什么忧患吗?这是必须提出和回答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去年的GDP已达209407亿元,成就巨大。但是,要清醒地看到,以人均来看,我国的经济还处在世界的后列。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状态。虽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现实,将长期存在。从安全方面看,对我国箝制和包围的企图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我们常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这不是绝对的。如果认识不清醒,举措失当,可能会反过来,挑战大于机遇。
  
  从国内情况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形势很好。但改革仍在攻坚阶段,其难度比预料的大得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矛盾。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住房贵等民生问题突出。这些同时又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党是一个拥有七千一百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力量。但是,执政地位与和平环境正在考验着我们。在长期执政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如何始终执政有效,这是党的建设的两个大课题。早在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前,就有人向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同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对话。黄炎培说,大凡初起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得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与黄炎培同赴延安的陈嘉庚与毛泽东也有一次恳切的谈话。陈向毛提出,延安地瘠人穷,不如重庆物资财富,共产党即使想搞腐败,也没有条件。如果将来抗战胜利,打下富庶之地,共产党能否将现在这种气象传袭下去?他们表露的,提出的,就是忧患意识,是对我们党的忧患。我们党执政五十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已经二十八年了,回顾当年的这些忠言,仍然有教益。从总体上说,我们党没有发生他们所担忧的问题,保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色。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纵观二十多年的反腐败历程,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是,如何从制度上、法律上、体制上、机制上进行有效的制约、监督,如何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处于高级领导职位的共产党员,进行有效的党性教育,也就是说,反腐败如何治本,这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问题。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吃惊地发现,一些重要领导职位曾被腐败分子所占据,这是多么令人忧虑的事啊!腐败分子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害和破坏,对党的肌体、形象、威信、凝聚力的破坏,更是不应低估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现在我们更体会这句话的分量。
  
  只有弄清客观存在的忧患,才能有真正的忧患意识。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要清醒分析形势,务实估量工作大局。首先要看到形势好的方面,大局总体是好的,也要看到问题和矛盾、困难和风险,而且要使大家知道。有一种思维,认为只能讲成绩,只能报喜,不能讲问题和困难,不能讲缺点错误;只能讲积极面,不能讲消极面。如果讲了,干部和群众就会丧失信心。这是害怕人们有忧患意识。所以总是讲形势大好,总是大讲成绩,甚至溢美。在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在十年“文革”中,还不断讲形势大好。应当懂得,正是忧患,能使人们振奋起精神。胡锦涛同志强调,形势好了,条件好了,领导干部更应该增强忧患。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也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二是要看准忧患在哪里。既不能空泛讲忧患意识,也不能无根据地讲忧患。发动“文化大革命”,也可以说是由于“忧患意识”。忧患什么呢?是忧患所谓的修正主义、党改变颜色,而不是忧患民穷国弱。这就完全看错了。由于看错了忧患所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很深刻的教训。我们在本文开头说,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个意识,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三个课题。我们要像科学研究一样,来认真研究,搞清楚忧患究竟在哪里,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强调增强忧患意识,是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激发起锐意进取的精神,使工作更有预见性、针对性,更有成效。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