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要做到六突出
发布日期:2007-04-16
  转自《党建研究》
  
  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认识到,构建长效机制不是制度的叠加,而要从其内在规律和运作方式上进行总体把握。
  
  一、突出双重性,牢牢把握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主体。构建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主体是党员和党组织,要牢牢把握主体的双重性。一是要建立完善意识养成机制。一方面,要引导党组织增强管党意识,认真履行管党职责。另一方面,要引导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了县(市、区)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把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干部政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坚持理论武装,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他们践行先进性要求的自觉性。二是要建立完善能力增强机制。紧紧围绕“建成各级有效率的组织”的目标,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制度化建设水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努力提高广大党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岗位技能和为群众服务的本领。三是要建立完善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我市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着重建立预审制、全程公示制、党支部和党委两级票决制以及责任追究制,推进党员发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民主评议党员中,具体认定不合格党员的行为,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了党员队伍。
  
  二、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紧紧抓住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点。党员领导干部在保持党员先进性中有着导向作用。一是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长效学习机制。重点建立述学、考学、评学和督学制度。近年来,我们着力构建市县共学机制(市委中心组理论辅导扩大至县级干部)、旁学督学机制(市委中心组成员深入所联系的县级中心组参加学习)、述学评学机制、学研结合机制等,有力地营造了理论学习的氛围。二是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重点是实行关口前移,构建以选拔任用为主要内容的预控机制;突出权力观教育,构建以正确用权为导向的自律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构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约束机制;拓宽监督渠道,构建以增强整体效能为目标的协同运作机制。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各级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出台了《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意见》。三是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考核评估机制。主要是推行了“三看”:即从成本入手看政绩,在考察干部时,既看其政绩,又深入分析获得政绩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环境成本;从财务入手看廉政,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采取年度审计、届中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多种方式,对领导干部行使财经权力的全过程进行考察;从制度入手看能力,具体考察领导干部遵守制度的能力、贯彻制度的能力以及设计制度、运用制度管人理事的能力。
  
  三、突出行为纠偏,努力解决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难点。一是要建立党员自我矫正机制。重点是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岗位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让党员能够时刻对照标准,自我检查,自我矫正,按照先进性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二是要建立组织评价机制。在这方面,我们注重发挥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的作用,通过民主评议和组织考察,对党员进行准确“定格”;进一步完善了上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下级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近年来,还对县(市、区)委贯彻执行《地方党委工作条例》的情况实行了“两评一考”制度。三是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我们在坚持扩大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和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群众对党员“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网络。我市着力推进党务公开,重点建立了预先公开、聘请监督员、定期通报、意见建议收集反馈处理、督查落实、责任考核和党务公开工作等7项制度。
  
  四、突出构建载体,不断拓展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途径。党的各级组织必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创新活动载体,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舞台。在实践中,我们有两方面的体会:一是构建载体必须着眼于拓展党员体现先进性的领域。近年来,我市认真开展农村党员“双建双带”(建基地、建龙头企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非公有制企业“三推”(推荐国有企业下岗党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推荐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员工加入党组织、推荐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党员进入企业管理层)等活动。同时,在社区党建中开展了建好一个党员活动室、建立一个流动党员管理站、办好一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一个社区服务站等活动,使党员体现先进性找到了用武之地。二是构建载体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由于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工作特点不同,承担的职责任务不同,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实现形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党员的不同类型搭建不同的活动平台,使他们牢固树立“一种身份,多种舞台”的观念,通过不同的职业岗位、劳动方式,在不同的经济组织、社会群体中体现先进性。比如,我市在机关开展了“创学习型机关,做学习型干部”活动;在农村重点开展了“四培”,即把农村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农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新农村建设领头人活动;在城市社区开展了争创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活动;在国有企业开展了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和党员责任岗等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了“党建带工建,工建强党建”活动和党员挂牌上岗活动等。
  
  五、突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础。一是要建立健全党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按照“四个延伸”的要求,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组织架构,科学合理地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建在各类行业协会上,建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上,建在流通市场、门院楼栋上,实现党组织管理由行政隶属型向地域型和行业型、党组织结构由垂直型向网络型的转变。二是要加强后进党支部的整建工作。对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进行分类整建,对班子不健全或闹不团结、不能发挥作用的党支部和履行管党责任不力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把一些年轻优秀、富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同志,不拘一格地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三是要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和活动方式创新。要结合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实际,不断推进组织制度和活动方式的创新。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广泛推行村级议事恳谈会制度、民主例会制度,在社区推行听证会制度,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民主化水平,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六、突出群众满意度,始终坚持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衡量标准。衡量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看群众是否满意。要提高群众满意度,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几个机制:一是党员联系群众机制。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群众来访接待制度、民主恳谈制度、调查研究制度、扶贫帮困制度等,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诉求。二是民主参与机制。在党组织的决策中必须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在规则制定上,要明确界定决策重大问题的范围、程序、方法、责任等;在决策程序上,要坚持把组织专家论证、听取群众意见作为必须环节,使群众的意见及时反映到决策意图中来;对于决策结果,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协调疏导机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利益整合功能,引导不同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群体之间及群体内部的利益关系。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荆门市委书记)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