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科学发展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发布日期:2007-04-19
  转自《学习时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7日参加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全国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共建共享”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共建”指的是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享”指的是共同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共建”与“共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共建”, “共享”就缺乏了基础;不能“共享”,“共建”就缺乏了持续的动力。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人民群众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又是享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的主体。“在共建中共享”,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在共享中共建”,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来源于充分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人民群众。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使“共建”取得实效、才能让人民群众可以充分享受“共建”的成果;只有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共建”的成果,才能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更大、更多、更好的“共建”成果提供力量支撑。而更大、更多、更好的“共建”成果为人民群众进一步实现“共享”提供了新的基础,这样在“共建”与“共享”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良性循环,从而不断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共建共享”的精神内涵充分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共建”的主力军,在“共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享共建”的精神内涵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共享”的主体,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群众能充分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见,“共建共享”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尊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其次,“共建”与“共享”互为因果,循环推动的过程,正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共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中也包括人自身的发展。“共享”使人民群众直接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精神实质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始终,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共建共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对于如何抓住工作的重点、把握工作的关键等方面起到了具体的指导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决定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党和政府的推动力量,也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方法,而是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需要,采取个性化、针对性措施,调动各方力量,获得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以轨道建设中的动拆迁事件为例。“共建共享”的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在发展地区经济、搞重大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群众的现实利益,要综合考虑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动拆迁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工作思路的指引下,我区的动迁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性决定了必须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领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成广泛的社会参与,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近年来我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普陀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较差,居民文化素质不高。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创建文明城区的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压力,方方面面的认识也不尽统一,要完成创建目标,确实很困难。但是,通过做群众工作,有效地调动了全区群众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成绩,最终成功创建了上海市文明城区。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因素在于我区在进行宣传动员工作的时候突出强调了文明城区创建将使全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卫生、治安、环境等方面得到重大改善,将惠及所有群众,而群众也能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于他们的切身利益的影响,从而把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内化为自觉行动,形成了巨大的工作合力,把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推向了成功。“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恰好印证了我区的成功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遵循这样的工作思路,才能进一步推动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三、“共建共享”对地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讲话的精神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尤其是对地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践和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要重点抓好民生工作,特别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生问题。这次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被重点关注的问题。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到了“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民生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能否切实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普陀区是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多的地方,困难群体比较多,这样的区情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要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我区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区、街道、居委会等多个层面系统地构建了高效率、低成本、全覆盖的帮困工作体系。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的“一口上下”帮困工作网络,确保帮困对象一个不漏;建立了系列帮困资金,共计8.8亿元;建立了就业促进机制,以“承诺托底制”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推进“万人就业项目”实施,清腾置换政府出资的劳务岗位,目前全区有就业愿望、对岗位不挑不拣困难人员的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开展“献爱心,送千岗”、“一日捐”等帮困救助活动;积极建立义工队伍,为了让更多老年人欢度晚年,我们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在软件建设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深化“守望工程”和“居家养老”,探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新途径。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圈、链、点”布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化,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让全区所有群众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服务。
  
  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一定要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否则“共建共享”的局面是不可能实现的。
  
  2、要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集民智、聚民心、办民事。
  
  “共建共享”的思想告诉我们,既要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果,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具体到实践中,我们就要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这样才能集民智、聚民心、办民事。要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公开政府行政和管理的行为,让群众有当家作主的感觉。当然,还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充分表达他们的想法,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便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城管、市容、质监等部门都要改进工作方法和完善制度安排,进一步方便群众投诉监督,针对群众的投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当前,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对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三公部门”的监督,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3、在进行重大项目建设时,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
  
  要实现“共建共享”的和谐局面,必然要求政府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改变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的情况。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把大量的财力投在经济项目建设上,从而忽视了在经济上产出效益不明显的公共事业。“共建共享”的思想要求我们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责任。要适当减少政府投资的经济项目,在投资一个项目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要进一步压缩自身开支,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教育、卫生、社保、医疗、公交等社会事业,促使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人能够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在“共享”的目标指引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创造财富,从而让人民群众可持续地得到实惠。
  
  总之,“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基层工作者只有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具体要求。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抓牢“共建”与“共享”统一的主体——人民群众——这个关键,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激情与创造力,又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建设与享有的高度统一,才能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