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政府执行力解析
发布日期:2007-05-14
  转自人民网
  
  在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执行力一词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那么,什么是政府执行力?如何解析这一概念?怎样才能提高政府执行力?政府执行力在不同学科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比如,从法学角度看,政府执行力代表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执行力代表政府行政效率的大小和效益的多少。从社会学角度看,政府执行力代表政府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纠纷的能力。由于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具体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力量,是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意义上阐发的,总体上属于行政管理学范畴。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指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通过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战略计划等行为,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有效处理政府日常事务所表现出来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效力。狭义是指各级政府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决策执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操作和实现能力及效力。
  
  政府执行力贯穿于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在政府执行活动前期主要表现为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等;在执行活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组织力、控制力、决断力、应变力、指挥力、沟通协调力等;在执行活动后期主要表现为评估力、调整力、问责力等。政府执行力不等同于行政执行力。政府执行力的主体是政府,而行政执行力的主体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行政管理机构。政府执行力建设非常重要和必要。在中国,政府执行力是党的意志和主张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这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共产党要贯彻自己的主张和意志,就必须掌握行政权力,通过政府施政来实现。相比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而言,政府则是国家政治运作的枢纽,更偏重于执行。政府作为党的意志和主张的执行者,本身存在着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遵循群众路线制定的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要再次“回到群众中去”,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就离不开政府的决策、执行、监督环节。而当政府的决策制定以后,政府的执行就上升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政府能否将自己做出的一系列决策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化为他们的具体行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要看政府执行力的高低。
  
  当前,我们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任务特别复杂繁重,迫切需要政府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目光,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创新求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提高政府执行力从何下手?政府执行力主要取决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及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塑造政府施政理念、科学设置政府机构、完善政府运行机制、规范行政行为等方面做了巨大努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也应看到,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薄弱;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效率低下、权责脱节、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政出多门、政令不通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激活政府执行力的源泉。
  
  只有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决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在这方面,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同时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四个“凡是”:凡是企业的事情,交给企业去决策;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市场去解决;凡是基层能处理的问题,依靠基层去处理;凡是应该由政府办的事情,政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不折不扣地办好。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和适度分离的要求,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要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努力实现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决策、战略计划等,结合各部门、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配套实施方案;优化工作流程,从细节抓起,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关注、督促、指导,分类推进,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稳步探索试行绩效评估、行政问责等制度,为提高执行力提供可靠保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坚持民主执政,切实相信、依靠人民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2004年我国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通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目前我国在立法、司法特别是执法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一项法规政策出台后,往往没有相应的辅助配套措施相协调,甚至出现出台的法规政策相互矛盾等现象。而法律法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的执行力。所以,要切实按照《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总之,只有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节约政府、廉洁政府,政府执行力才能切实提高。从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看,在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框架制定以后,公务员的执行水平决定着政府的执行水平,公务员的执行能力决定着政府的执行能力。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我国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得不承认,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变化,个别公务员出现了观念扭曲、立场动摇、道德失衡、“本领恐慌”、“能力恐慌”等不良现象,削弱了政府执行力。这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在这方面,要落实行政问责制,落实各层级、职级所承担的责任,制定清晰、可度量、可考核、可检查的执行目标。同时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公务员执行政策、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为提高政府执行力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