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共建群众文化 实现群众文化权益
发布日期:2007-05-21
  转自人民日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原则,也为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群众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和谐文化建设的成果。
  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群众利益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文化利益。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切实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是基础,文化是支撑。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群众性强、参与面广的特点,而且具有审美娱乐、宣传教育、启迪心智、凝聚人心的功能,直接关系群众文明素质的培育与社会和谐程度的提高。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基本内容。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服务的对象,同时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对于广东省来说,建设文化大省,既要坚持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也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众文化建设直接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是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好、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得快的地方,文化建设的成效就更加明显;反之,如果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推动不力,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制约。因此,应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把群众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文化大省建设的全过程,用群众文化建设的成果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实现文化大省建设和群众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结合实际推进群众文化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群众文化建设作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文化发展规划,健全领导体制,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有关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构筑坚实平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实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依托。应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大力建设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的市、县、镇、村四级公益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优化群众文化设施布局,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文化设施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城乡共享和区域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文化服务机制,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有效途径。目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应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通过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文化服务下移,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向广大农村延伸、向欠发达地区基层延伸。特别要加快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推动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以及流动演出网建设向农村基层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里解决农民群众看电视难、看书难、看戏难等问题。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丰富载体。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应继续组织好文艺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日常性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好各种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活动;精心打造群众文化精品,大力培育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品牌,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培养群众文化人才队伍,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稳定的、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是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依靠力量。应从群众文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出发,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文化队伍,发展一批社区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村、企业业余文化队伍,扶持一批文化志愿者、社区文化积极分子、农村文化专业户。同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优秀文艺人才投身群众文化事业,使之成为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