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学习时报》 现代政治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政党关系是否和谐,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以及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没有稳定和谐的政党关系,就没有稳定和谐的政治社会关系。当代政治是政党政治,凡是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都有一个如何处理政党关系的问题。 因此,正确处理政党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一、对于和谐政党关系的理解 理解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和谐的政党关系”?和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以矛盾和差异为基础的,承认矛盾和尊重差异,正确认识和处理差异,矛盾的双方就能和谐共处;否则,矛盾的双方不仅难以和谐,而且会在一定条件下走向对抗。在我国政党关系中,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在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一致的基础上,也存在着性质、纲领、社会基础与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否认这种区别,或者使这种差异超出合理的范围,都会造成政党关系之间的不和谐,都会动摇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或者否定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不能忽视或否认这种矛盾,必须正视这种矛盾。 其次,政党间关系和谐有具体丰富的内涵,政党和谐的内容应包括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彼此满足、互为补充。从和谐的内涵来看,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中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合作的双方在规模上能给人以匹配和相互适宜的印象;二是合作双方地位作用的优势互补;三是合作双方均本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勇于担纲,共同承担历史与现实的责任。 第三,政党和谐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还表现为和谐的程度上。如监督到什么程度、哪些层面?不仅表现为合作,还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竞争;不仅表现为公平,还表现为正义;和谐既是一种主观评价,同时是一个客体的评价,而客体的评价更关键;合作关系中的相互依存程度,两者不能和为一体,但又不能彼此分离;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竞争型政党就没有和谐,如认为美国两党制下的相互竞争就是不和谐。对于西方政党关系是否和谐、有没有和谐、在什么情况下会比较和谐等,需要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比如德国的基民盟和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关系,它们在传统上是相互对立的两党,但在现实政治中共组“大联合政府”,共同担负政府的责任。所以对西方多党制要做具体的分析,不应从主观意志出发简单化地对其利弊得失下结论。 二、我国政党关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从历史角度看,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和谐的政党关系;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政党关系带来了巨大影响,使我国和谐政党关系建设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首先,从政党制度本身看,和谐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特点,但这并不是说和谐的政党关系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因为多党合作制度只是提供了实现政党关系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真正做到政党关系和谐,还需要我们作艰苦的努力。我国的政党制度本身既存在着和谐的前提、基础和根据,又包含或者说潜藏着某些导向不和谐的因素和可能,如容易出现忽视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把参政党的合作作为一种“摆设”的危险;在缺少竞争压力下,执政党的各级组织难以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和激发参政党的活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架构中,参政党会对执政党形成惯性的依赖等等,这些都会成为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实际障碍。 其次,在社会多重转型期与发展期,社会利益急剧分化、多样化,我国的政党制度需要不断强化政党的民意表达、利益整合功能,拓宽和深化政治参与的渠道,使多党合作制度确实成为表达民意的平台。这就要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政治生活运行机制的每一环节上强调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能和作用。这样做一则可以提高我国政党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二则可以充分发挥政党监督这一预防和惩治腐败利器的作用。 第三,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的需要相比,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相比,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还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理论还处在萌芽与模仿阶段;党派的界别特色逐渐模糊,发展定位存在某些重叠;党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规范;新生代党派成员缺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意识,或在工作中完全依赖执政党的各级统战部门,民主党派的政治把握力、理想信念、参政能力等都有待提高,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任务艰巨。这些现象不仅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也影响到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和水平;不仅影响到执政党在参政党中的形象,也影响到参政党在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到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和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同时从国际范围看,构建和谐政党关系还面临着西方政党制度的冲击和严峻挑战,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些人认为“西方政党制度具有普适性”,习惯于用西方的政党理论和政党制度来衡量和评价我国的政党制度,无视我国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也不利于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和谐关系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