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日报》 全国党建研究会编辑出版了一本书《农村和谐之光》,除一篇总报告外,汇集了县乡党委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典型调查报告51篇。有一篇的题目是:《由“上访专业村”到“和谐康乐园”》,讲的是辽宁省沈阳市下坎子村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由昔日的“上访专业村”,跨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行列,下坎子村的巨变发人深思。2006年末,这个村的人均收入达8790元,村级经济发展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就是这一年,该村上缴地税、国税近8000万元。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他们抓稳定、抓发展、抓民生、抓党建的具体经验,更值得人们回味的,是这个村党总支书记言简意赅的几句话: “没冤没屈的谁上访啊,所以你别堵也别压,就让他把怨气放出来,快点把办错的事改过来。” “经济搞不上去,没有钱给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说啥都白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是硬道理。” “现在老百姓不愿意让我走(注:3年前,这位同志是从区农机水利站调来任党总支书记的),就是因为他们把我当成朋友,甚至是亲友,可以到他们家炕头上喝酒。” “当干部并不难,只要你不贪,只要你肯干,只要你不祸害老百姓的钱,只要你让老百姓兜里有钱。” 几句话,讲得实在,说得在理,讲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情怀,展现了农村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的基层干部,只要严格按照共产党人特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去办事,廉洁奉公,不贪不占,真心实意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群众共艰苦、同欢乐,就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朋友。这样,“当干部并不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许许多多事情要办,而每个村又有各自要办的不同重点的事。但是,无论办什么事,都是要达到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首先,要关心群众实际生活的保障问题,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能不能解决好民生问题,能不能让群众得到实惠,既是对干部工作成效的检验,也是对干部威信的考验,更是能否得到群众支持的关键。村民讲实际,越是能为他们办好事,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就越高。沈阳下坎子村之所以能在几年内从一个“上访专业村”,变为“和谐康乐园”,就是因为村党支部站得高,做得实,能够按科学发展观把事办好,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把发展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抓发展,“不祸害老百姓的钱”,而是让“老百姓兜里有钱”。他们解决好了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有养老补助,有助学补贴,衣食无忧,收入可观,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哪一点也不比城市居民差。 下坎子村有一个“让村民满意”的班子,团结向上,严格自律。他们注意培养年轻人、大学生进班子,增强活力,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这个村的党总支书记深情地说:“淘出千桶金,不如留下一班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只靠一个能人,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为核心,这是下坎子村今昔变化的又一启示。一个严格遵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的基层领导班子,是农村和谐、农民富裕的坚实后盾。祝愿我们的基层干部有越来越多的人像这位村党总支书记那样,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知心朋友、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