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把握生态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干部说干事)
发布日期:2008-03-31
   转自《人民日报》
    
    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作出的理性选择。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江苏省南通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把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作为重要前提。建设生态城市,首先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着力培育市民的生态文明理念,包括生态忧患理念、生态科学理念、生态伦理理念、生态消费理念、生态责任理念等,使建设生态文明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产业。一是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小户养殖、海洋捕捞、蔬菜瓜果、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培育优势品种,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发展生态工业。按照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不断深化工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近年来,南通市充分利用濒江临海、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条件,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建设投入,风电开发等已迈出较大步伐。三是发展生态服务业。构建现代商贸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等,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使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
    
    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础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基础性工作。应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植树造林,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建设以及饮用水保护、开发与整治。近年来,南通市把保护生态环境的着力点放在推进节能减排上,在三个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在推进工程节能减排上加大力度,大力实施节能技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是在推进结构节能减排上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化工行业整治,提高各类化工集聚区的污染集中处理能力;三是在监管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强化目标责任制,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
    
    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内容。生态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注重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在这方面,应切实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加强生态教育。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把生态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培养具有生态环保知识和意识的一代新人;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干部加强生态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培训。二是开展生态科普活动。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等,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建设集生态教育和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三是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公众参与城镇生活垃圾定点分类堆放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活动,培育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作者为江苏省南通市市长)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