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 ||
发布日期:2008-04-11 | ||
据人民日报报道: ——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及时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灾区军民共同奋战,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抗灾救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在这场斗争中,各条战线都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奏响一曲又一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壮丽凯歌。3月25日下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纪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北京市委共同举办的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干部代表,驻京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约800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上,8位先进个人和集体代表讲述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 为了千家万户的那盏灯 湖南经济电视台记者 韩 哲 今年1月,持续的冻雨把美丽的雪花演变成了一场惊天大灾。雨没完没了地下,冰越结越厚,压断了树木、压垮了房屋、冻住了路面。通常只能承载30毫米冰层的高压电线,一夜之间都冻成了近百毫米粗的冰柱。截至1月21日,湖南33条500千伏送电线路有31条相继跳闸。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除冰,只有人工除冰,只有靠电力工人爬上严重覆冰的高压铁塔,用木棒、用锤子、用血肉之躯敲掉不断加厚的冰层。 1月21日零点,3000多名抢险队员从全省各地汇集长沙。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就是其中的三位。在他们生命的最后6个日日夜夜,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情:除冰,除冰,再除冰。 1月26日,又一场大雪,长沙电网再度告急。担负长沙1/4供电任务的华沙线,覆冰超过了承载极限的两倍。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所在的 302队的18名抢修队员,奉命前往望城县抢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险情所在地。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三人一组,负责43号铁塔的除冰任务。此时,塔上覆冰已超过50毫米。这厚厚的冰层在示警:铁塔随时可能垮塌。三个男子汉,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谁也没有迟疑一丁点,坚定地冲了上去。 下午1点,灾难突然降临。“快下来,周景华,罗长明,快下来呀,罗海文!”眼看着死神在向自己的兄弟逼近,大家一边声嘶力竭地呼喊,一边疯了似的朝43号铁塔奔去,但一切的努力都没能阻止灾难的降临。43号铁塔顷刻间被电线拉垮、折断。锋利的角铁截断了系在周景华身上的保险绳和安全带,他从高空重重地摔下,当场牺牲。还在塔上敲冰的罗海文、罗长明受到铁塔的猛烈撞击,身体悬在寒风凛冽的半空中,不停摇摆。两人总算被从铁塔上救下来,由于天冷,加上失血过多,罗海文、罗长明浑身发抖,呻吟着“冷,冷……”由于路途太远,伤势太重,罗海文、罗长明因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三位英雄就这样走了,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 我的战友李彬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永温乡党委书记 许 忠 李彬是我们乡纪委书记,在抗冰救灾战斗中,连续奋战26个日日夜夜,终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献出了年仅34岁的生命…… 1月中旬以来,在那场席卷祖国南方的特大冰雪灾害中,全乡供电、供水、通讯、交通全面瘫痪,两万多群众吃米难、吃水难、照明难、烤火难…… 在这危急时刻,李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投身到“抗凝冻、保民生”的战斗中,他不仅担任抗灾工作督查组长,还主动要求包片负责偏远分散、受灾最严重的安大村,他诚恳而坚定地说:“我年轻,体力好,走路快,我去安大村!” 从1月12日到2月6日的26天时间,李彬每天10多个小时战斗在抗灾救灾第一线,走村串户,调查统计灾情,为受灾群众送上救灾物资,带领乡亲们铲冰除雪。 2月6日,大年三十这一天,李彬一大早就和同事们给移民搬迁户送春联、贴春联,随后又带领群众上街铲冰除雪。10点钟左右,李彬带着救灾物资第十七次到安大村慰问,车到老堡关,坡陡、冰厚、路险,再也无法往前开。李彬就带领大家在鞋子上绑上草绳、缠上布条,背的背、扛的扛,手撑木棍,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就像当年红军爬雪山一样,用了3个多小时才上到村子,把救灾物资挨家挨户送到村民家中。 返回乡政府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李彬又到各个站所,检查一遍救灾物资发放和人员到岗情况,这时他已经连续工作12个多小时了。我就对他说:“兄弟呀,你20多天没回过家,父亲又在生病,回去陪父母吃顿年夜饭吧。”他说:“我是督查组长,哪能离开啊?”在我的再三劝说下,他笑了笑说:“好吧,既然你当哥的这么关心,我就回家看看父母,吃完饭马上回来值班。”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风雪中,我万万没想到,这一走,竟成了永别…… 用热血贯通华东大动脉 南京军区某步兵旅政治委员 戴学志 我旅是1948年临汾战役中被中央军委授予“临汾旅”荣誉称号的部队。在这场抗灾救灾中,我旅紧急出动18次,与冰雪搏斗12天,出色完成南京地区的“保路”任务,为贯通华东大动脉作出了应有贡献。 1月中旬至2月初,南京遭受80年一遇的低温冰冻和暴雪袭击。这时,我旅接到保证长江二桥畅通的紧急任务。1月31日上午9时,3500 名官兵火速出击。车辆无法通行,我们徒步奔袭12公里,到达后大家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在二桥以南15公里路段上展开战斗。由于冰层坚硬,扫把扫不动,铁锹铲不进,一镐下去只留下一个小白点。官兵们发扬“临汾旅”“猛、狠、拼、犟”的攻坚精神,镐刨不动就用铁锤砸,锹柄断了就用锹头砍,许多同志手上磨出了血泡、震裂了虎口。苦战8小时,完成了桥南路面冰雪清除任务。这时已是下午5点,我们组织部队就地午餐。官兵们端饭碗的手在发抖,有的连把饭菜送到嘴里都很吃力。就在此刻,我们又接到立即投入清除桥面冰雪的命令。官兵们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向桥面奔去。当时,六车道桥面只打通了一车道,桥两头各排起了10 多公里的“长龙”。官兵们叫响“不打胜仗不罢休,二桥不通不收兵”的口号,不怕疲劳,连续奋战,终于在次日凌晨3点将20多公里的桥面全部打通。 2月1日早晨7点,沪宁高速告急。接到突击命令时,官兵刚刚睡下。看到倒头就睡着的战友,看到结着冰的衣服,我真不忍心叫醒他们。但一想到被封堵的沪宁高速,想到群众的期盼,想到肩负的责任,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吹响了集合号。连日来的冒雪奋战,已没有干爽的衣服可换,官兵们穿上如同“盔甲”的衣服,在风雪中挺进。官兵们身上是积雪、脚下是冰冻,个个成了“雪人”。大家以原始的工具和顽强的意志,经过10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畅通了这条大动脉。 暴雪一天连着一天下,官兵一次接着一次冲。在抗灾救灾最为严峻的时段里,我旅官兵不断地转换战场,及时疏通253公里的交通要道,用青春和热血传承着“临汾攻坚” 精神。 树立领导干部好形象 湖南省郴州军分区政治委员 魏永景 今年1月,郴州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境内电力、通信、交通几乎全部中断,先后5万多台车辆、20多万司乘人员受阻被困。我和官兵在抗灾一线连续奋战40多个日日夜夜,为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尽了一份力。 1月26日凌晨,我和军分区常委顶风冒雪,赶到京珠高速公路。我当即在堵车现场召开常委会,分析灾情,研究措施;迅速组织救灾力量,紧急筹措衣被3000多件、食品药品10多吨,及时发到受困群众手中;沿高速公路开设25个临时救助站,紧急救治患病群众83人;组织人员沿途巡查灾情,通报救灾情况,安抚群众情绪,确保了受困群众人心稳定,确保了不冻死、饿死、病死一人。 春节一天天临近,雨雪冰冻天气还在继续,数万名归心似箭的旅客仍滞留路上。我凭着十多年抢险救灾经历,意识到灾情还在加重。在郴州市京珠破冰保交紧急会议上,我提出:首先打通后续车辆较少的北上线,开辟一条救援通道,为打通南下线创造条件,主动要求承担北上线破冰保交指挥任务。29日上午,京珠高速郴州段北上线终于全线贯通,开辟了一条实施救援的“生命通道”。 北上线刚打通,郴州段破冰保交指挥长因过度劳累病倒了,市里决定由我接任,并要求务必在2月3日晚12时前实现南北双向全线贯通。此时南下线拥堵车辆已长达36公里,还在继续增加,路面冰层厚达50厘米,越冻越硬,一镐砸下去,又弹起来;铲雪车一铲,刀刃就卷口;调来轮式推土机,也推不动;几十人半天破冰不到10来米,加上作业面受限,人员和装备难以发挥作用。经过慎重思考,我果断决定在107国道实施大分流,首先在郴州段的永兴、良田、宜章打开三个出口,将部分滞留车辆分流到107国道,为大规模破冰腾出场地。然后,又紧急请求广州军区首长调来装甲工程车、坦克等重型装备,先用坦克碾,接着用推土机推,再用铲雪车铲,后用扫雪车扫,最后撒上盐,经过装备与人员合力攻坚,终于打通了南下线,提前6小时实现南北双向贯通。 当滞留车辆徐徐开动时,司机们不约而同地按响了喇叭,万车齐鸣,乘客们纷纷打开车窗,激动地向我们挥手致意,喇叭声、欢呼声在风雪寒夜里回荡。 您永远是一座山 周又山同志的女儿 周 菲 我的爸爸周又山是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镇宁堡村村委会副主任。在年初的雪灾中,爸爸为了营救交通事故遇险群众,离开了我们。走的那天,他还不满48岁。 爸爸常说:“我是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村里有事我要管,别人有难也要帮,危急时刻更要上。” 我们村是318国道进入武汉的咽喉地段,公路在这里转弯,很容易出车祸。1月25日,第三场暴雪之后,灾情越来越重了。我们那里也一样。当时又下起了冻雨,路上结了厚厚的冰,到处天寒地冻。上午10点多钟,一辆客车转弯时,因路滑失去控制,迎头撞断了两根水泥路桩,又撞歪一根电线杆后,一头栽进路边的河里。 困在车里的30多名乘客惊慌失措,妇女和小孩的哭声连成一片,现场一片混乱。带着10多名村民赶来的爸爸见状,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慌,我是这里的村干部,听我指挥!”说着,爸爸和村民们顺着护坡滑到河里,使劲拉开车门,把乘客从车里救出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河里还有4名妇女没有上岸。一位大姐抱着孩子吃力地往上爬,爸爸俯下身去,一手接过孩子,夹在腋下;另一只手伸向那位大姐。 就在这时,一辆大卡车开过来了,村民大声阻挡。刹车踩住了,但结了冰的路面太滑,卡车还是快速往前冲了好几米,挂住了那根垂下的电缆线,电缆线接连拖倒了四根电线杆。爸爸抬头一看,一根电线杆正向这边倒过来。“快闪开!”爸爸大喊一声,一手松开夹在腋下的孩子,一手推开身边的村民岳国生。顷刻间,坚硬冰冷的电线杆重重砸在了爸爸的头上。电线杆“轰”的一声倒下了,爸爸也倒下了,鲜血顿时染红了雪地。 小女孩得救了,岳国生得救了,在场的人都得救了,而爸爸却静静地躺在了血泊里。 2月3日,腊月二十七,爸爸出殡。我们村只有1600多人,十里八乡赶来送行的却有5000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挤满了殡仪馆,路上也排起了长队。 忠孝面前的抉择 武警江西省总队吉安市支队政治委员 李三生 两个多月前,如果有人问我,军人在忠孝之间该如何做出抉择?我没有太多的体会。通过一个多月的抗冰雪战斗,经历了与父亲的生离死别后,我对“忠孝”的理解是:作为一名军人,从穿上军装那天起,就不仅仅是父母的儿子,更是人民的儿子。 今年1月底,由于吉安市内的三座大桥桥面结冰,使105国道拥堵车辆长达50多公里,数以万计的群众被困在冰天雪地。 2月2日,我们再次受命奔赴赣江大桥,执行除冰任务。这时的大桥已被冻成了“溜冰场”,一锹下去,震得双臂发麻,也只能砸出一个个小白点,破冰任务非常艰巨。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的手机响了,是弟弟从老家打来的。他哭着对我说:“哥,爸爸从楼上摔下来了,头上破了个大口子,流了好多血,你快回来吧……”。 我大脑“嗡”地一声,一下蒙了。 这时,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看着在大桥上奋勇争先、浑身湿透的战友,我镇定下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又投入到除冰的战斗中。 下午3点,一名战士跑来向我报告,受堵客车里有个老大爷生病了。我赶紧跑过去,看到大爷痛苦的表情,我问了一下情况,马上叫来车子,立即把老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并塞给司机几百块钱作医药费。旅客中一位老大娘说:“这个当兵的真好,肯定是个大孝子。”听到这话,我想起了生死未卜的父亲,连忙给家里打电话。电话没人接,我又打了三遍才接通,只听见电话那边哭声、叫喊声乱成一团,弟弟只哭不说话,我说,“你怎么了?说话呀!说话呀!”他哽咽着说:“爸——走——了,他走的时候一直念着你的名字,你怎么不回来……” 我半天说不出话来,腿一软坐在了雪地上,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 然而,灾区就是战场,作为军人,这种时候,我不能走啊! 父亲下葬的那天,我跪在父亲坟前,泪流满面。 军人也是人,也要对父母尽孝,但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要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平安春运保卫战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 春运指挥部副指挥长 朱永章 19年来,我一直参加广州火车站春运的安保工作。今年春运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让我终生难忘。 1 月26 日到2月5 日,广州火车站前后11天共滞留了350多万人,形成了有史以来春运人流的最高峰。 26日凌晨,气温迅速下降到6摄氏度。当天中午,广州春运指挥部全面启动应急预案!27日凌晨,火车站广场外围滞留的旅客达到20万人,已经在寒风冷雨中苦苦等待多日的旅客,情绪开始焦躁不安,不时出现呐喊、冲击、涌动等过激行为。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我们将警力全部拉上了战场,20多个小时的严防死守,终于将所有人群疏导到广场外围。然而,滞留旅客仍在不停地增加!疏导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大! 当天上午,有一块护栏快要被人群冲垮,我大喊一声“坚持住!”冲上去用身体死死地顶住护栏,后面的民警一层一层地顶在了我的身上,前后的力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时,副中队长葛剑波向我紧急呼叫:“朱队,朱队,同志们快坚持不住了!”我当即命令:“这是打仗,谁也不能撤!” 在这个紧急关头,指挥员的半点退缩都会动摇整个军心。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持!绝不退缩。就是死,也要死在岗位上!我一次次带着队伍冲进人群,对拥挤的人流进行穿插、切割和分流,拉人墙、守护栏、救伤员,不停地安抚不知所措的旅客。 1月28日,许多群众由于长时间滞留,渐渐体力不支。有一个妇女突然晕倒,人群中传来求救的呼声。我大声喊:“快,把她托起来!”公安民警、武警战士和现场的旅客在人潮中将她高高托起,一个接一个地向广场医疗点传递。这种相互救助的情景,每一分钟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2月5日,险情终于排除了,明媚的春光普照大地。 为抗灾出把子力气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 宋志永 临近年关,我从电视里看到,南方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那里的路堵了,树折了,电线上都结了厚厚的冰,不少地方停了水,断了电。这样的情景,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那年我4岁,震后第三天我得了肺炎,高烧不退,是支援唐山的上海医疗队的医生救了我……30多年前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了唐山,让每一个幸存者都有了一颗朴素的报恩之心。 我决定去湖南灾区支援救灾,听了我的想法,村里很多人都报了名,因为车小,最后我们只去了13个人,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 说走就走。大年三十下午4点左右,大伙儿准备好了锹、镐、扫帚等工具,就开始往湖南赶。一路上我们心急如焚,恨不得一下子飞到灾区去。我们一路连开了25个小时,只是在中间加油的时候,休息了一小会儿,三顿饭都是在车内就着矿泉水吃了点面包。 大年初一下午5点多,我们到达长沙。很不巧,长沙附近的救灾工作已结束了。大老远来了,浑身的劲儿使不上,心里很难过,反正不能白来,我们必须为灾区干点啥再走。于是,我们又连夜赶路,在大年初二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为了找到最需要人手的地方,我跑到郴州电力局,电力局正在召开紧急协调会,得知有一个抢修项目正急需1000多名工人。一散会,我就直接走到公司总经理面前说:“我们是河北唐山玉田的农民,想义务干点活。我们虽然不会啥技术,但有的是力气,给我们点活儿干吧!”很快,我们13个人就被编入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抗灾先锋队。 接下来,我们一直没有闲着,转战在多处抢修现场,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床,一天平均工作10到12个小时,最长达到16个小时。 家里人打来电话问:“累不累、苦不苦?”我们说,挺好的,放心吧。其实,我们每天干的都是力气活——肩上扛的电力绝缘子材料、金属塔材每次重达80多斤,踩着泥水往山上爬,一步一滑,稍不留神就会摔个大跟头。 说实在的,我为我们这支农民抗灾小分队感到骄傲,因为我们这把子力气终于派上了用场。在灾区需要人手的时候,我们在现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帮上了忙。 |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