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新华时论:转型须辩证认识“内外驱动”
发布日期:2010-07-20

  10日,海关总署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1至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5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江苏2146亿美元,增长49.2%。对比兄弟省市,江苏在总值上仅落后于广东,排名第二,但增速超过广东15.3个百分点。

  这样算来,今年上半年江苏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的1/6。对以开放型经济为特色和优势的江苏来说,出口这驾马车提速奋进,表明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但面对数字利好,我们也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充分看到形势的复杂性。尤其是当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更要辩证认识内外驱动,继续用好“开放优势”促转型。

  毫无疑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缘于我们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外来冲击中,看到了“外驱”的现实局限——外贸依存度过高,国际经济风险敞口过大;过度依赖引进技术,自我创新能力不强;出口产品集中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内留了污染外流了利润。因此,转型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摆脱过去这种过分的“外部依赖”,立足自我“练内功”,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包括,面向内部“挖潜”,扩大内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但是,扩“内需”强“内驱”,不是拒“外需”弱“外驱”。转型本质上是一场“自我革命”,但并不是与过去发展的断然决裂。事实上,对江苏而言,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三次转型互为基础,一脉相承。实现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第二次转型,就得益于第一次转型中形成的工业经济基础。同样,当前面向创新型经济的第三次转型,也要依托外向型经济的既有优势。

  转型过程中,“内驱”与“外驱”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自主创新。我们不能自我封闭自己创新,要学会利用全球资源进行自主创新。江苏的外资企业数量多,外商投资企业的创新活动也应视作江苏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要鼓励他们与江苏本土企业合作,鼓励他们承接政府的科技攻关项目。自主创新的“借力”,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团队与研发中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进行企业并购、技术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再如新兴产业发展,事实证明,一个新兴产业能够迅速崛起,需要有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资本,以及广阔的国际市场。国际顶尖科学家+外国风险投资+美国股市+欧美市场,正是这一切“国际因素”成就了光伏产业的“尚德神话”。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外资进入江苏也呈现新动向。在投资形式上,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逐渐成为新趋势。从1996年比利时贝尔卡特集团在江阴设立第一家投资研发中心,到去年6月,江苏已有97家独立法人外资研发中心。在投资结构上,外资逐渐向服务业集中。特别在苏南,服务业占利用外资的比重不断提升。这表明,服务转型战略,外资可发挥更积极作用。

  当然,同样需要正视的是,“外驱”自身也面临转型压力。虽然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今年以来我省30种主要出口商品中有14种出口价格却在逐月降低;重点外贸企业集团出口额占全省比重不足5%;出口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两自”产品依然偏少,企业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再加上当前劳动力涨价、出口退税、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外驱”能否继续保持强劲动力充满变数。

  总之,辩证看内外驱动,就是既要看到增强“内驱”的刻不容缓,也要看到提升“外驱”的迫在眉睫,看到内外驱协调并举的时不我待。加速转型,出口大省江苏的开放优势不能削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经济,确保在全国位次不后移、份额不减少、水平再提升。而唯有实现内外驱的协调联动,江苏转型之路才能走得更为顺畅。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