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省委省政府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
发布日期:2010-08-20

  8月17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在南京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围绕谋划江苏“十二五”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进行学习研讨。这是我省连续第十年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省委书记梁保华在学习会结束时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江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省委副书记、省长罗志军在学习会开始时作了动员讲话。

  学习会期间,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总裁施正荣作了专题报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南京大学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前副院长曹勇,浙江树人大学执行校长、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吉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蒯大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等5位专家,分别就国际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新加坡经济转型升级的启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作了专题讲座。与会同志认真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学习很有收获,对于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谋划好“十二五”发展,必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梁保华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谋划“十二五”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江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研究新形势,作出新部署,提出新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更加全面、更加协调、更可持续发展。

  梁保华说,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每年都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殷切期望江苏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朝着“两个率先”的目标奋勇前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抓好当前工作的同时,对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作出具体部署。比如,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省份、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都专门召开了会议,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最近还将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对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部署。这些部署事关全局、影响长远,在“十二五”时期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梁保华提出,“十二五”发展中需要更加关注三个方面问题:一、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三、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梁保华指出,“十一五”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推进“两个率先”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照省定的四大类18项25条全面小康指标,去年底全省总体上已有23个指标达到目标值。未来一个时期,江苏要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发展的目标更高,内涵更丰富,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大需求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大幅度提高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使江苏的经济发展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竞争力更强。要坚定不移推进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把实施“三大计划”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结合起来,推动产业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大突破、经济效益大提升、国际竞争力大增强。要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与城市化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将非核心业务从制造业分离出来,把营利性服务与公共服务分离开来,推动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要大力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开发园区“二次创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增长。

#p#

  梁保华指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改善物质生活,又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既要有优良的生活环境,又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让全体江苏人都能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是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都要更加注重公平,既通过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又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把“蛋糕”分好,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三是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以推进城乡发展五个一体化为关键,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转为市民,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四是着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把住房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公共租赁房建设,继续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廉租房制度,切实解决好“住有所居”的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要使低收入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注意研究和解决新的民生需求。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梁保华指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十二五”时期,要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全省各级要大幅度增加对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公民素质,大力优化生产和生活环境,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要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科教强省。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健康素质,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行为更加文明有序。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尤其要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把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使全社会每个成员不因身份差异受歧视,不因阶层差异受制约,不因收入差距被边缘化,都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创新创业、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过上美好的生活。

  梁保华强调,“十二五”时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要解决好“两个空间”的问题:一是开拓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内在发展潜力。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苏北振兴、苏中崛起、苏南提升,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和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极。坚持绿色增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尽可能小的能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污染排放,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要更大步伐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二是优化生活空间。要在继续加强水环境治理的同时,把大气污染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更加有力的整治措施,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力争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一手抓污染防治,一手抓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加快推进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让江苏的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罗志军在作学习会动员讲话时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要把“十二五”发展放在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深刻认识“十二五”的发展环境和阶段特征,以全局的眼光、战略的思维,科学谋划江苏未来发展。要准确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个主题,牢固确立发展和富民两个鲜明导向,把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作为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坚持在转变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变,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罗志军希望大家深入研究“十二五”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学习提高把握发展大势的能力,提高研究重大战略的能力,提高创新发展思路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实在在的学习研讨成果,为谋划好江苏“十二五”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添新的动力。

  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省政协党员负责同志,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纪委副书记,各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学习会。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