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转型:地创高产出 人创高素质 |
发布日期:2010-09-02 |
编者按 省委、省政府近日作出《关于深入学习华西村新经验 推动全省科学发展上新水平的决定》,要求全省各地深入学习华西村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中创造的新经验。 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发展阶段,华西村提出的“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为我省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本和可行路径。本报今天起推出“多维视角下的华西转型”系列报道,从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新闻媒体、人才、人的高素质、专家学者等视角,全面解读一个转型升级的新华西。 “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 省委书记梁保华称赞吴仁宝这两句话“朴素而精辟”。“高度概括了华西村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何谓高产出?0.96平方公里的土地实现年销售500亿,人均纳税48万元;何谓高素质?3500名大中专生共一村,各类人才聚华西。 华西是个老典型,人称吴仁宝“不倒翁”,各个时期都创造出新经验,吴仁宝自有一套“独门法宝”。如果用一棵“大树”来比喻的话,其“主干”就是与时俱进,永远向上;“根系”深扎实事求是的土壤,汲取营养;而那满树茂枝繁叶,为的是给华西百姓送上幸福的“硕果”。 走进华西,走近吴仁宝,聆听魅力无穷的“吴氏语录”,感悟“同期声”中的华西转型。 与时俱进是“干”—— “逆水中前进,更能考验人” “与时俱进不是跟,是闯!跟在别人后面不一定能进,还可能是退。”8月12日上午10点,吴仁宝用这句话结束整场报告时,民族宫里满座天南海北客,不约而同地把掌声献给这位83岁的老人。一个“闯”字,形象地绘出了华西村与时俱进的创新身姿。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引领新发展。”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华西村新经验的《决定》指出,华西村新经验核心的一条,就是与时俱进。 吴仁宝说,“与时俱进不可能不碰到逆水,逆水中前进,更能考验人。”最典型的例子是,金融危机下海运行业一片低迷,许多船东卖船“收缩”,吴仁宝却逆势“买船”,进军国际海运产业。去年3月,华西人用买废钢的价格,一口气买进5条散货轮,到年底船本身就赚了2000多万。随着船队不断扩容,华西海洋运输公司年运输能力已达500万吨,去年净赚7000多万元。 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吴仁宝也不断与时俱进。最初他提出“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华西通过发展来解决一个个的困难。“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这是吴仁宝对发展理解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各种矛盾凸现出来,吴仁宝对发展再一次进行了科学的升华。他说,“有效益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如果看看是发展的,实际上亏本,造成资不抵债,那就不是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呼唤经济转型,早在几年前,吴仁宝就提出“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得益,快转多得益”。钢铁是华西的传统支柱产业,当时一些地方一哄而上上新项目、扩产能,吴仁宝却提出“新上项目要急刹车、现有项目要开稳车、已经投入的项目要开快车。”按照这个原则,华西不但没有扩能,还主动关掉一个正在赚钱的线材厂,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打通钢铁产业的上下游,做出了一条高效益的海工、海运延伸产业链,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吴仁宝看来,科学发展就是要“吃透两头”,他说,“不吃透上头,工作没准头;不吃透下头,工作没势头”。正是在“吃透”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上,华西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一个个经济转型的“奇迹”。他们利用资本“魔方”,无中生有地“造”出了一个包括风投、基金、担保、典当等在内,年净利润5亿元的金融服务板块。 华西村的“图腾”是一头“拓荒牛”,这代表了华西人“渗入骨髓”的与时俱进精神。每年来华西的游客超过200万,很多人都是奔着听老书记的报告来的。有的人来了一次又一次,每次听都有新内容。老书记的报告在与时俱进,记录吴仁宝语录的《华西资料》, 下转A6版
实事求是是“根”—— “听领导的不走样,听国外的不走神,听百姓的不走偏”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的《吴仁宝评传》第5版刚刚上架,这本写村书记的书成了畅销书。书中开篇给了吴仁宝12个字评价,第一条就是“实事求是”。 担任村书记48年,在重大决策上从没有出现过失误,吴仁宝靠的就是实事求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吴仁宝提出“两创”,同样是基于实事求是。 华西处在最基层,从乡镇到中央,上面有五级领导。领导来华西都会提要求,有的要求甚至互相矛盾,怎么办?吴仁宝的回答非常简单,也非常睿智,他说,“领导讲的话都是对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听。比如领导讲的,我们已经做了,就不需要重复去做;领导讲的,我们还没有条件做,就不要勉强去做。因为领导讲的话,不是针对一个单位,我们这个单位不好做,其他单位好做的,所以领导讲的还是对的。” 吴仁宝说,“有领导说华西太‘土’,有领导又说华西太‘洋’。嫌我们土的,我就让他看洋的,嫌我们洋的,我就让他看土的,我们华西要土有土,要洋有洋,是一个不土不洋、不城不乡,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道现实景观是,华西村的“地标”建筑,既有古典的金塔,又有全球第15高的摩天大楼“空中新农村”。 在吴仁宝看来,讲实事求是,就要做到“听领导的不走样,听国外的不走神,听百姓的不走偏。”多少年来,做决策、搞转型、上项目,吴仁宝始终跟着民意走,做到了听群众的“不走偏”。他经常说,“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 “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仁宝对华西和自己的认识也是实事求是的。他始终对外介绍说,“(华西的发展)既不大好,也不小好,而是一年更比一年好”;评价自己是“夸我不足喜,骂我不生气,挫折不泄气,要为中国农民争口气。” 人民幸福是“本”—— “生活富裕,精神愉快, 身体健康” “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这是吴仁宝对华西转型的发展路径选择,然而,老书记萦萦不忘的是,“高产出”、“高素质”究竟为了什么。 答案在华西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每一个人的脸上。走进华西,“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乐园”;接触华西人,家家住洋房,人人开小车,村里的孩子大多出国留学;来到民族宫门外,全国各地旅游大巴停满广场,里面的大舞台上,生旦净末丑咿咿呀呀唱响“诚信华西,村泰民乐……” “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由吴仁宝作词的《华西村歌》感染了每一个来华西的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那就是“相信共产党、相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什么叫幸福?我们有三条‘土标准’: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在吴仁宝看来,“幸福”并不是虚的概念,而是老百姓可见可闻的真实感受。他给“幸福”列出了“五子”的形象化指标:老百姓要有票子、要有车子、要有房子,还要教育出好孩子,最后还要讲“面子”。老人说,“面子很重要,如果不要面子了,你什么都去干了。” 吴仁宝说,“凡是一个单位,能够做到‘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这八个字,组织就有战斗力,干部就有权威,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就能真正得到实惠。” 明年10月,华西村将迎来建村50周年华诞。远眺高耸入云的“空中新农村”大厦,遥望龙西湖里的直升机坪,目睹华西人的喜悦和幸福景象———华西为什么能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一村之小而不坐井观天,一人之言而广为传颂,成功实现“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记者终于找到了答案。 采访札记 吴仁宝老书记一口华西土话,他外出作报告都要带一个翻译,其实他本人也正是一个“翻译家”,他用农民兄弟听得懂、学得会的语言,把“转型升级”、“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这些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明明白白。他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实践者,他对现实中的许多问题的看法,无不闪耀着思想家的光芒。 采访吴仁宝是一个极其快乐的过程,因为他妙语连篇;写吴仁宝又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思考过程,因为他字字珠玑。伏案作文时,老书记的嘱托萦绕耳畔,“写华西一定要实事求是,写过头了我们做不到。” 凝视老人阅尽沧桑的皱纹,透过一条条“吴氏语录”,我们找到了一个标本意义上的“华西村”——因实事求是而与时俱进,因与时俱进而科学发展,在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一切的发展成就都归于一个原点,那就是人民幸福,村泰民乐!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