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③ |
发布日期:2010-09-02 |
江苏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高等教育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尤其重大。 新颁布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等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引人注目。 练好内功, 力促高等教育转型升级 【目标摘要】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关键,以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重点,实现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移。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高等教育规模显著增长,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0%。 “但这种以学生规模、土地规模、校舍规模等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孔垂谦认为,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就必须实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转变,走以质量提升为主、创新驱动的内涵发展道路。 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魁教授表示,在国家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及“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过程中,改革意识一贯率先的江苏,理应走在全国前列。“《纲要》提出实现教育工作重心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移,非常及时。这里的重点是四个方面,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其中师资队伍是关键。” 我省高等教育在质量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更好地服务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尚存在着不少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胡建华教授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发展重心的转变,即从主要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深入开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直面“钱学森之问”, 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目标摘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这一“钱学森之问”,孔垂谦研究员指出,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不少高校教学的中心地位还不突出;二是人才培养模式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违背人才成长规律;三是教师考核制度重科研能力考核、轻教学水平评价,制约了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四是高校尚未真正形成以学术为本、崇尚自由、追求真理、鼓励创新的精神气质。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院士认为,“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因而高校要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一专多能’。在招生过程中,尽可能按大类招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畅通专业调整渠道。同时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模块的套餐组合,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今年5月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斯坦福大学校长汉尼斯认为,中国大学课程设置以讲座式为主,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学生不敢提问、不敢质疑。”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教授一直在反思我国人才培养问题:“缺少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已成为制约中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瓶颈。当前改革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应通过新生研讨课计划、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及增加选择机会等举措,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权威、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招多元录取, 让学生“脱下镣铐跳舞” 【目标摘要】 深化高校入学考试和招录办法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完善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破格录取、定向录取等录取办法,增加考生选择机会。 “越来越严重的应试压得青少年喘不过气来,不解决这个问题,创造力很难发展!”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龚放教授尖锐指出,恢复高考30多年,让很多人受益。但高考发展到今天,存在着好多问题,“高考虽然公平,但代价是牺牲了很多年轻人的创新能力。现在,迫切需要打破应试的镣铐,让学生的创新潜力充分得到释放。”龚放认为,除多元多次外,“高校招生还可以采取加试、面试等方式,充分考查学生能力。” “对创新人才的看法和评价标准,仍被高考指挥棒所限制。”江苏省高教学会副会长、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王国聘教授认为,高考只能选拔均衡人才,并不能选拔出特长人才、专门人才。现在虽然有自主招生,但力度远远不够,绝大多数特长人才在目前的录取体制下不能脱颖而出,“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录取机制,不断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