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华西转型”四:素质提升,农民完成的“基因革命”
发布日期:2010-09-06

  8月31日10点半,华西村民族宫大会堂,吴仁宝向全国游客做例行“报告”。老书记一口地道的华西土话,“同声翻译”周丽一口流畅清脆的普通话。华西土话难懂,吴仁宝到哪都要带着翻译,像周丽这样的华西年轻人,在外全讲普通话,很多还会说外语。有人统计,华西的年轻人总共能说八国语言。

  “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在统筹协调发展中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华西村新经验的《决定》指出,华西村新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创高素质”。从华西土话到八国语言就是一个最直观的缩影,华西经济转型创造了地的高产出,不断自我提升的华西人,又一次让人们认识了“当代中国农民”。

  从造田、造厂到造城——

  新时代农民脱胎换骨的“基因革命”

  登上“华西金塔”,迎面就是一幅字:“改天换地造新人”。

  华西已经彻底换了天地:整齐的别墅群,厂房林立的工业区,绿树掩映下的世界公园,生机勃勃的绿色田野,犹如一幅舒展铺陈的巨幅画卷。省委赴华西村调研组形象地称之为,“山南钱庄,山北粮仓,村中天堂”。

  人的素质也在华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淬炼提升。从70年代的“造田人”到80年代的“造厂人”再到90年代的“造城人”,昔日的种田汉成了厂长经理,又在经济转型中敢打敢拼,华西人的自我跨越,真正实现了新时代农民脱胎换骨的“基因革命”。

  63岁的赵毛妹是造田、造厂、造城三个时代的亲历者。上个世纪60年代,她带着铁姑娘队靠着“一根扁担、两个肩膀”,莳秧、积肥、挖土方,样样争先;80年代,华西村冲刺工业“亿元村”,平均每6个月就兴建一个厂。赵毛妹凭着两条腿一张嘴,跑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签来了一张张供销合同;退休后的赵毛妹不甘清闲,到旅游公司客串导游,快人快语的她如今说起了流利的旅游英语……正如她即兴编的小曲所唱,“当年的铁姑娘,如今怎么样。不提那当年勇,个个当闯将,为社会献力量。”

  一批懂文化、懂经营、懂管理的华西人,站在华西转型升级的潮头。从打算盘的会计到掌管50亿元资产的金融女掌门,华西村金融投资总公司总经理包丽君不断超越着自我,“原来靠出大力流大汗,现在靠谋划和决策,今年还打算充电,进修高级经济师课程。”

  “仓廪实而知礼节”,华西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让百姓过上“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的幸福生活。昔日造田时代的“农忙大食堂”如今已经演变成“营养配餐中心”,保证每个村民吃得科学、吃得健康。村民程先德拿出一本油星点点的《农家宴食谱》,“以前是吃饱肚皮长力气,现在是荤素结合讲营养。”

  PETct体检设备被称为“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迄今在全球范围只安装了数百台,国内以前只有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大医院才用得起。在华西村体检中心,记者就见到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整套PETct设备。院长李学勤说,8000多元的单次PETct检查,华西人每年都免费享受一次,村民还有5000元医保基金,查出问题就“带薪治病”。

  老书记吴仁宝说,“人创高素质”就是要创出志气、和气、正气。华西由小到大、由穷到富、由弱到强,靠的就是这心齐团结、顽强昂扬“三气”,华西的转型升级更离不开这些“气”。

  “诚信”在这里是一个节日——

  取信于民、取信于众、取信于友

  吴仁宝看重诚信,他给重孙子取名为“吴诚”。华西人看重诚信,储运公司取名为“诚信储运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也大多以“宝信”、“宝鼎”命名。他们还首创了中国独一无二的诚信节,就在每年的3月23日。

  “选这个日子有两层寓意,一个是对上做到‘三诚信’,要对党诚信、对国家诚信、对集体诚信;一个是对下也要‘三诚信’,就是对亲诚信、对友诚信、对自己诚信。”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

  华西人的诚信是被市场逼出来的。当年村民跑市场靠的是双腿和嘴皮。人家一听是村办企业,就怀疑是伪劣产品,推销员是江湖骗子。吴仁宝说,农民走向市场,光有吃苦精神还不够,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他们规定,凡举报华西企业不讲信誉,情况属实的,给予奖励。

  华西人取信于民、取信于众、取信于友,最终赢取了市场。记者采访中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北方一家客户订购华西的铜嵌条,到货期限为一个月,但由于原料采购的原因,订单生产完成时,距离交货只有三天不到的时间,按常规的货运方式肯定来不及,怎么办?华西人决定连夜派专车送货,花了十几倍的运输费,最终赢得“诚信”二字。此后,这家客户经常带着一捆捆现金来华西提货,还邀来了十多家外地大客户。

  和华西打交道的老外也有同感,全球最大的独立钢铁贸易公司英国斯坦科的经理说,前段时间钢铁价格起伏大,不少合作企业就“一天一个价”,甚至“一时一个价”,但华西始终严格按照合同规范办事。“我宁可只挣华西一分钱,也不愿意挣别人一块钱。”

  诚信也是生产力。从钢铁、到棉花储运、到化工物流,华西的项目上一个成一个。江阴诚信储运公司总经理陈朗告诉记者,苏南很多企业不建仓库,把棉花仓储放在华西,还把采购权放心地交给华西代办;石油化工码头开业时只有30只储罐,目前达到89只,营业收入1.3亿元。

  有人问老书记,“华西村品牌值多少钱?”老书记答,“可能是1000亿,也可能一文不值,关键看华西人守诚信的程度!”

  外国没有、中国唯一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

  “说到底,开发的是人的素质”

  华西村有个“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总经理孙海燕介绍,这不是一所实业公司,不产生直观的经济效益,却也有信息员、供销员和经理,提供“精神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专门抓看不到的“钱”。路透社记者的评价是:“外国没有、中国唯一,它是一座净化人类灵魂的熔炉。”

  华西村的农民不是天生比别的地方农民崇高,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陈规陋习,“精神文明开发”针对性地开发了系列产品:人们耳熟能详的《华西村歌》是弘扬正气的信仰之歌;《十富赞歌》、《十穷诫词》教育大家富了口袋富脑袋;《地利人和》、《诚信华西》弘扬多数,理解转化少数……党的方针政策和村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里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经华西农民艺术团转化成说拉唱弹的节目。村民们自己演,演自己,抽象的价值理念都融进简朴的台词唱腔中。

  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说到底,开发的是人的素质。华西人就这样不断刷新着人生的目标,升华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逆向改制”的故事,就浓缩了这样的“信仰升华”。2002年,来华西投资的杨永昌决定把总资产达2000万元的金属软管厂转制给村里,由集体控股。“亲戚朋友说我傻,人家改制都把公家的改成私人的,你倒好,私转公了!”杨永昌坦言,起初对“富裕”的理解就是钱的多少,在华西村呆得久了,逐渐读懂了“富裕”更深刻的涵义。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华西钢铁公司去年销售达到160亿元,实现了从单一钢铁到横跨钢铁、海工、海运等延伸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杨永昌本人也从一个私企小老板,“升级”成一个集团公司老总,从带动100多人的“小富”,到带动1万多名员工“共富”。

  华西讲爱党爱国爱华西的“大道理”,更讲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小道理”。“请百岁老人全家上台领取忠孝奖。”主持人话音刚落,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李满金带着她全家37口人,齐刷刷站到了主席台上,全家五代同堂,每人获得1万元“忠孝奖”,共计37万元。说起那场面,老人感慨道“我们老年人现在是越活越金贵了!”

  物质、精神“双富有”。华西人用信仰和精神的力量,让家家户户升级成“口袋越鼓、脑袋越思进取”的新型农民家庭,彻底刷新了人们对“当代农民”的认识和定势。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