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一肩挑 两头跑 三得益 |
发布日期:2010-09-09 |
接过赵一强的名片,“苏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常熟市辛庄镇党委副书记”两行字赫然醒目。在我省首个科技特派员试点城市常熟,像赵一强这样高校、地方双重职务一肩挑的人有17位。 今年10月,科技特派员任期将满。两年来,他们贴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贴身服务企业,激活了高校“沉睡”的科技资源。 当好企业与院校之间的“翻译” 去年初,常熟精诚化工总经理石伟一度很苦恼,公司想趁金融危机期间开发环保型染整设备新项目,却因科研力量薄弱而作罢。科技特派员、南理工教授戚涌得知后,请来本校机械学院的专家“火速支援”,很快成功研发出智能冷堆喷淋原型机。靠这项成果,精诚化工从染色助剂一下跨入染整设备制造领域。 “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企业科技创新出谋划策,让创新能量释放在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队队长、挂职常熟市副市长的李世收直言,“常熟民营经济发达,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通过科技特派员,打通了产学研合作‘最后一米阻隔’,高校科技资源就不再遥不可及。” 在推动校企“联姻”合作过程中,科技特派员担当起高校和企业的“翻译”,一方面把高校科研成果翻译成企业家一听就懂的产品;同时又把企业的需求翻译成技术问题,邀请高校专家来解决。经过科技特派员的牵线搭桥,企业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也培养了自己的研发人才。 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共走访企业1170家,引荐专家教授307人,签订合作协议128项,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149个。2009年,常熟在全省同类城市中实现了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工业支撑计划、省自主创新产品、重点新产品、基础研究企业博士基金立项数量的“五个第一”。 特派员背后是一个专业,一所院校 支撑科技特派员的,往往是一个专业、一个院系乃至整个学校的优势资源。常熟科技局局长张燕表示,特派员的及时到来,缓解了苏南县域经济普遍存在的科技资源短缺难题,“尤其是在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 然而,特派员任期结束后,校地合作还能否保持这个热乎劲?“能!”沙家浜镇党委副书记、南通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姚兴田说,“助力地方形成科技创新的内生机制,是我们的最终使命。” 沙家浜镇是“中国玻璃模具之乡”,有100多家玻璃模具企业,占全国市场份额70%。姚兴田任职该镇后,“问诊”企业、“把脉”产业,指出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等八大问题。他还发动老师、同学、朋友等多重关系,请来上海交大、南航、江苏大学、南通大学与玻璃模具企业合作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提升“造血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联盟集结了各方优势开展创新合作,突破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建立公共技术平台,联合培养人才,让入盟企业共享科技转化成果。这其中,“姚兴田们”不仅是中间人,更是强有力的组织推动者。 一个产业“牵手”一群高校,标志着常熟政产学研合作,由临时、松散、单项的技术合作向长期、紧密、系统的产业合作转变。今年3月,常熟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用3年时间在光伏、生物医药、轻纺服装等重点和特色产业成立10家产业联盟。 激活了高校“沉睡”的资源 受益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不仅是企业和地方,还有高校本身。 去年苏大与常熟辛庄镇光伏龙头阿特斯签约,在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测试、博士后工作站等方面深度合作。其“推手”正是赵一强。自从被派到光伏集聚地辛庄挂职后,他就为校企、校地联手推进光伏产业发展而奔走。目前,苏大已有四个研发团队走出实验室,承担起阿特斯的新项目研发。 “高校在服务过程中,自身的学科建设、科研实力也得到了丰富和加强。”赵一强深有体会地说,苏大与阿特斯合作渐入佳境,去年底,侧重于太阳能光伏、储能电池技术等研究的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揭牌,成为国内率先涉足新能源领域的高校之一。 “大到学科设置,小到课题研究,现在都要从企业需要出发。这体现出高校日益主张的社会服务功能。”南理工博士、常熟市科技局局长助理葛龙评价道。他认为,高校很多科技成果被闲置,源于其评价体系并不强调应用,鉴定完了就塞进档案袋、锁到柜子里;再加上擅长科研的教授并不熟稔商业经营,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之路并不平坦。 而科技特派员犹如“催化剂”,让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有机会迅速转化。去年成立的常熟大学科技园,正是在科技特派员推动下,由15所高校共同组建的国内第一家县级市大学科技园。该园以高校为依托,联合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在特派员的撮合之下,首批入园的30多个项目中,六成以上属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