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钟楼经济开发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农民公寓,一排排现代化的标准厂房,一个个新近落户的主题工业园……,跃然映入眼帘。看着这一派大开发、大发展的景象,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钟建堂同志深有感触:“开发区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北港街道基层党员干部‘舍小家,保大家’的大局意识和处处带头的模范行动”。
走村入户,向村民讲明道理 开发区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让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建设开发区,并不是“直通马路”,其中充满了建设者的“甜酸苦辣”,比如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拆迁征地问题。
“统一大家的思想,征用农民的土地,动员他们把辛苦了一辈子才建成的房子拆了,不容易啊!”回想起前一段拆迁安置的情景,邹家村党总支书记邹建平同志仍然感慨万千,“能园满完成任务,全亏了村里党员干部的带头和努力”。的确,从钟楼经济开发区决定落户北港的那一天起,北港基层党支部就把做好群众工作、配合开发区拆迁作为展示党支部和党员先进性形象的重要载体,及时召开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等,明任务、明措施、明目标。并采取“分片包干”等措施,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向群众宣传开发区建设的意义,讲清政策、讲明道理,引导大家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仕庄村党员潘一平同志根据党支部安排,负责22户农户的拆迁工作。刚开始,少数农户有思想包袱,门也不让进,但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连续往返十多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做通了所有农户的思想工作。
示范带头,给村民树立榜样
尽管思想工作做通了,但要真正落实到行动,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根据规划,原勤业西路将作为开发区建设的首批工程,这意味着邹家村的俞家、杨家、江墅等三个村民小组的58家农户将成为首批拆迁户。然而,眼看规定拆迁的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村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世代居住的祖屋。
邹家村委主任、共产党员蒋建洪,因父亲病重在床、生命垂危,本想根据父亲的病情等等再说,只要不影响拆迁进度就行。但村民们不想离开的情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我是党员,不能拖‘大家’建设的后腿”,于是他带着病重的父亲依然搬出了祖居。离接到搬迁通知只有五天时间,成为开发区搬迁第一人;不幸的是,蒋建洪的父亲却在搬出老宅的一个月后去世了。
在这次拆迁中,蒋家塘村委丁家村的一片祖坟也在动迁之中。按照农村习俗,只有“冬至”前后才可以迁祖坟,为此村民们执意不肯提前。就在这时,该村党员吕杏兴、吕杏林俩兄弟勇敢地站了出来,面对亲戚的反对和邻里的嘲讽,带头把自己父母的骸骨安葬到指定地点。不仅如此,兄弟俩还与其他党员一起,上门给有顾虑的村民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证了拆迁工作顺利实施。
由于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建设‘新家园’,支持开发区”蔚然成风。到目前为止,农民拆迁2106户,计50.95万平方米;企业拆迁32家,计3.49万平方米,都有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村民的支持,营造成了良好的环境,引来了只只“金凤凰”。成立一周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22家,吸引投资29.05亿元,协议利用外资976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29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3878万元,泰日合作工业园、韩国工业园、申达工业园三大主题工业园同时落户开工,使以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导的特色环保园区初风雏形。
兴办实事,为村民提供保障
农民离开了土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兴办实事,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成为各基层党员干部又一桩大事。
北港各村建立了定期走访制度,通过组织党员干部上门走访,发放补贴,掌握在外过渡村民的实际困难,寻找有效途径帮助解决。港顶村朱家湾村民小组的一些村民房屋拆除后,家中饲养的生猪一时无法处理:卖,还没到出栏的时候,卖不出好价钱;养,又没有地方,左右为难。该村的党员养猪专业户倪云生,二话没说,腾出了自家暂时不用的120多平方米的猪舍,无偿提供给这些村民,帮助解决了这一难题,受到了村民好评。
各级党组织还把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社会保障、生活安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制定相关措施,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减少后顾之忧。广大党员干部也纷纷向村民宣传相关政策,让村民打消后顾之忧。到目前为止,该街道已有2500人纳入全市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分拆迁户还可望在春节前迁入新盖的“农民公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