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组织建设 >> 内容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努力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椎动者和实践者
发布日期:2003-12-27   浏览次数:  字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我国电子系统工程领域中历史悠久、研发力量雄厚、技术成果丰富的大型综合性高科技研发基地。全所现有在职职工近46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2600余名。
   
  建所50余年来,十四所先后研制出百余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型电子系统工程产品,取得了科研成果3000多项,其中13个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为“两弹一星”、“神舟号载人航天”、“三峡水利”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试验项目,为发展我们自己的武器装备,为缩短中国与世界电子工业的差距做出了重大贡献,多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和嘉奖。2002年度,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核心,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作为国家电子信息领域的大型骨干研究所,我所一直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军事武器装备的研制任务。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党委始终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党政领导班子密切协同,大胆改革创新,为我所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2001年,我所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小而全的研究部结构体制,实现研究部按专业合并重组,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推行科研与生产的分线管理,成立了调试中心,使科研设计人员从产品调试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科研及批量生产能力。此外,对设计师队伍也进行了重组,从按产品设置改为按技术方向设置,大大提升了专业实力、工作效率,打造了专业优势,为十四所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进一步形成创建了平台。
   
  我所以“联合攻关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出成果与育人才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通过灵活的智力引进和人才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技术骨干充分施展才干提供了空间。
   
  (二)加大基础投入,着眼长远发展。
   
  2001年我所建立了开放式预研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的研究和跟踪,研究和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走自力更生发展的道路。在经费投人上,所里每年都要拿出当年销售收人的5%用于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预先研究。仅2003年所里用于科技创新的预算经费就达到1.1亿元。同时,我所始终把研究重点放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基础科学、尖端科学、前沿科学的预先研究上。目前,全所的在研课题中,国家重点课题、基金课题就达数十项,其中,仅国家 863程中的重点课题就有多项。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投人几千万元专项经费实现了全所地区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所区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始运行,科研、生产和物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正在试行中,这些系统贯穿我所科研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为提高工作效率,为科研生产活动的规范化、计划管理的有序化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根据国家保密资格论证的有关要求,从制度上和技术上加强了网络安全的防范力度。
   
  (三)完善激励、竞争机制。
   
  为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干部岗位责任制,所党委大力支持所行政领导班子制订并实施了“中层干部绩效考核办法”。通过全方位的综合考评,每年对排序在前8%的干部给予重奖,对排序在末位5%的干部给予免职,先后有53名干部获得奖励,16名干部免职。并对排序较后的干部实行告诫。通过干部绩效考核的探索和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干部干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2003年我所又对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了完善,绩效排名末位的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
   
  从2001年开始,我所在干部选拔工作上进行了新的尝试。每年我所均拿出几个重要职能部门的领导岗位,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的形式来选拔领导干部。在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外请专家严把笔试、面试和答辩等重要环节,确保了选拔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真正使优秀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目前,通过公开招聘选拔的6名同志已成为本部门的领导骨干。
   
  为打破大锅饭式的分配体制,我所研究制定了向科研、生产和管理骨干倾斜的分配方案。干部实行了岗位工资,在广大职工中推行三个“三分之一”的分配政策,即三分之一的人员拿50%的奖金,三分之一的人员拿35%的奖金,三分之一的人员拿15%的奖金,拉开了分配差距,努力使科研骨干达到或超过社会同类人员的收入水平。
   
  二、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所党委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抓导向,拓思路,扩载体,保稳
定,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科研生产的各个环节,积极在职工中开展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教育,在全所上下形成了讲拚搏,比贡献,求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
   
  (一)抓好理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抓好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是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的必修课。我所党委按照“坚持认真读书、夯实理论基础”的要求,每年都要制定并下发全所理论学习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全所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将其纳人各单位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项目,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确保了学习实效.同时通过组织“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学习“三个代表”,“学习十六大精神”等知识答题检验学习效果,每次答题活动参加人数均达到90%以上,学习效果显著。
   
  所党委通过组织各基层党群干部深入基层、深入职工、深入科研生产一线,及时了解职工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职工思想动态分析会、专题汇报会、开展谈心活动等多种形式,对职工思想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加以分析,提出对策,通过简报和专题报告的形式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我所进行职工思想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式。由党委书记亲自担任会长,下设研究部、工厂、机关服务部门、纪检、工会、团委6个专业分会。我所政研会紧紧围绕所政策、发展、稳定的大局,围绕我所的中心工作,联系职工的思想实际有重点的组织研究课题。各分会逢双年组织活动,所政研会逢单年召开一次年会,每届年会均能收到论文百余篇。通过开展论文交流、专题调研、参观学习等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政研会的工作水平。近年来共推荐优秀论文30余篇,参加部、省、市及行业研究会论文交流,均获不同层次的奖励。多次荣获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同时,与邪教组织“法轮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全所和社会稳定,被评为南京市2001—2002年防范和处理法轮功问题的先进单位。
   
  (二)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十四所形象。
   
  所党委提出了建设反映强所形象的企业文化的工作思路,并将其纳人我所2002年双文明建设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迈出了全面系统地建设企业文化的步伐。成立了以所长为组长,党委正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100万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我们利用《远望报》、有线电视、所局域网等媒体开辟了企业文化专栏,全方位地宣传、普及企业文化知识;通过座谈会,BBS论坛等在全所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怎样建设我所企业文化”大讨论,引导职工自觉融人优秀企业文化之中。同时,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献血、希望工程、扶贫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了职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建成与十四所强所形象协调一致的优秀企业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促进职工身心健康。
   
  我所党委结合科研生产情况和职工的实际需要,坚持以业余为主,小型多样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了文明健康、富有成效的文体活动。在坚持每四年召开一次职工运动会的基础上,开展了各类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组织了球类、拔河比赛、长跑活动、水上趣味运动会;成立了所足球队,组建了青年文学协会、青年舞蹈队及健身操队;调整了象棋队、长跑队、桥牌协会等组织。这些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培育团队精神、凝聚职工力量、活跃科研生产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增强十四所的凝聚力
   
  (一)加强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政治权益。
   
  所党委高度重视民主管理工作,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所里的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审议通过所长工作报告;职工代表对所领导进行民主测评;保障了职工参与所里事务,行使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真正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所党委通过全方位地强化制度建设,保证了全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首先,工会主席参加所办公会、所党委会,参与所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决策。其次,所务公开制度具有高透明度特点。凡是涉及所里机构调整、政策改革、生活福利、科研及产业发展等重要事项都向职工透明,职代会没有通过的不执行或经过修改后职代会通过再执行,使职工实实在在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和权利,真正以主人翁姿态投人到我所的改革发展之中。
     
  (二)重视智力投资,保障职工文化利益。
   
  为了加强职工的岗位竞争力,保障每一位职工受教育的权利,我所按照“加强教育,分类培训,严格考核,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所教育培训工作专家委员会”,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活动,每年落实培训经费近500万元。对管理人员,以“理念、管理、效率”培训为主要目标,进行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目的的教育培训。对科技人员,主要开展以“前沿。急需、系列”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开设了院士系列、专家系列、教授系列、副总系列、现代管理系列等系列培训项目,活跃了我所学术气氛,提高了我所的研发能力。对技术工人,主要进行“操作、技能、实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在提升职工文化素质的同时,为促进科研生产任务的高效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
   
  为改善我所的办公和生产环境,两年来,我所投入资金1500万元,用于办公设施的更新、室内改造、建筑物外墙出新,并为办公场所及生产场地安装了空调。两年来先后投入了数百万元用于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全所绿化率达到了42%。荣获南京市“花园式工厂”称号。
   
  为改善单身职工的居住条件,2002年我所筹资500万元对集体宿舍共350间住房进行全方位改造出新,给每位单身职工配备了组合床具,开通了电话、有线电视,安装了空调,并对集体宿舍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根据需求的不同,我所还拨出专项费用对在外租房的单身职工给予补助,单身职工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在新世纪新阶段,十四所党委将按照十六大精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努力成为本单位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