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武进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加强工作领导,大胆创新实践,积极研究和探索加强全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2002年开始,我们在全区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了以“书记爱岗敬业佳、厂长(董事长、经理)支持党建工作佳、党员发挥作用佳、工作制度执行佳”为内容的“四佳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创设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针对全区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快、行业多、分布广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现状,区委坚持把创设活动载体作为加强全区非公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为有效构建活动载体,几年来,我们坚持每年重点突出一个课题,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通过走访企业、集体座谈、个别交谈和组织问卷调查,我们感到,党的各项工作能否在企业得到贯彻落实,关键在于看党委是否重视、党组织负责人是否敬业、业主是否支持。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于2002年初,在全区非公经济组织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四佳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各级党委的重视程度、党组织书记的敬业程度和广大业主的支持程度,不断推动全区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为了使创建活动贴紧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实际,有效激发企业党组织、党员以及业主和职工的内在活力,我们重点设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书记爱岗敬业佳。具体定为“三强”,即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岗位责任强,做到理直气壮地开展党的工作,尽心尽力地履行岗位职责,努力维护好国家、业主和职工的利益。二是厂长(经理、董事长)支持党建工作佳。积极倡导“三好”,即依法经营好、参与支持好、社会形象好,做到自觉依法经营,尊重职工权益,积极为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时间和场地保障。三是党员发挥作用佳。要求做到“四好”,即党性意识好、遵章守纪好、示范带动好、生产业绩好,积极发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赢得业主和职工的认可。四是制度执行佳。重点落实“四类”机制,即党内生活、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党工团整体联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心骨”、职工群众的“代言人”。
二、加强工作领导,扎实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力度。为切实引起基层党委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把加强领导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了目标责任制。为实现“到2004年底,力争使全区70%的非公经济党组织达到‘四佳’”的创建工作目标,我们把“四佳企业党组织”的创建目标列入了“六好镇党委”、“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重要内容,努力在全区形成上下联创、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创建格局。二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去年以来,按照市委的要求,我们采取包干到片、联系到点的方法,在全区重点选择了226家规模骨干企业,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进行重点培植。目前,全区共建立以新城集团、新进鞋业、盛隆皮业、逸盛橡胶等为代表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46个,通过“抓点带面”,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较好地带动了全区一批中间的企业,促动了一批后进的企业。三是建立了党工团整体联动机制。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区委重点建立和完善了党工团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季召开一次会议,做到党建工作与工建、团建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评比,党组织与群团组织同步规划、同步组建,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非公企业群团组织建设。
二是严格考核标准。考核是争创活动的关键环节,考核严格,活动成效彰显,考核不严,往往导致功亏一篑,形式主义走过场。在考核中,我们坚持标准不走样,执行程序不放松。在企业自查申报、各主管党委复查把关,并对照创建标准向上申报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人员对申报创建的企业逐一进行验收考核。具体验收过程中,我们深入申报企业,通过听企业书记业主谈、组织企业党员群众问、设计调查问卷考、翻看台账记录查、两机两室实地看等办法,深入细致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在考核验收的基础上,我们还广泛征求环保、工商、税务、劳动、国土、总工会等11个职能部门的意见,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税收缴纳、工资发放、土地占用、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发现存在违规违纪情况的,一律不得参加评选。通过严格的程序,层层把关,切实提高了创建质量。近两年的考核验收中,全区共有14个企业因没有组建工会而被一票否决,3个企业因考核验收在85分以下而被取消了评选资格,1个企业因在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中发现年内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而被取消评选资格。
三是积极营造氛围。为了激发广大非公企业的争创热情,我们积极营造氛围,不断加大宣传和表彰奖励力度。近两年中,对获得“四佳企业党组织”的161个企业在全区下发表彰文件的基础上,在电台、广播、报纸等媒体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去年11月,围绕全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主题,突出创建“四佳”这一中心,组织召开了全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针对新形势下如何以创建“四佳”为抓手,不断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专题部署。会上还专门邀请被评为“四佳企业党组织”的党务负责人、企业业主代表上台交流工作经验,谈工作体会,经验做法通过资料汇编下发给广大非公经济企业党务工作者。近年来,我们对被评为“四佳企业党组织”的企业在表彰的基础上,加大了奖励的力度,两年中,区委拨出20多万元专项经费进行奖励。
三、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创建活动成效
一是推进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为切实以创建活动为抓手,解决党务干部队伍能力不强、力量薄弱和后顾之忧多的实际问题,我们主要做到了“三抓”:一抓选优配强。几年来,我们坚持把政治素质好、在群众中威信高、有组织领导能力、懂经营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等条件,作为党组织负责人配备标准,为有效开展党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选优的同时,我们还明确规定,对于党组织负责人由党员业主担任的,必须配备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负责日常工作;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应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切实充实非公企业党的领导力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党员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一肩挑”的企业党组织,基本上都配备了专职党务工作者。二抓作用发挥。针对非公经济组织自身特点,区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始终把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区坚持每年分片组织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各基层党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支部书记座谈会,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取得很好的面上效应。如我区交通局下属的中外合作企业路劲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坚持“有为有位”,结合收费站工作特点,组织党员开展了“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赢得外方老板的认可和支持,支部组建了活动室,开设了党员学习园地,并做到党旗、制度上墙。三抓待遇落实。几年来,我们坚持权益保障和待遇保障,作为解决党务干部后顾之忧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对于不是业主的党组织负责人和专职党务工作者,一方面,在经济待遇上,原则上不得低于企业(公司)决策经营层人员;另一方面,在个人权益上,未经上级党组织同意,业主不可随意解除其劳动合同或变动其工作。全区许多镇还明确了党务干部工资的最低数额,如洛阳镇的非公企业党务干部月薪目前都在1000元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全区非公企业党务干部为党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根本上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工作活力。
二是建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各项工作规则。为了促进全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继续强力推进“四佳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去年以来,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武进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规则(试行)》,今年以区委组织部1号文件下发各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规则共8章40条款,着重对非公经济党组织的设置与管理、职责与任务、干部选配、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以制度的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列入了“四佳企业党组织”创建内容。同时,为了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难考核、党务干部积极性难调动等问题,在横林镇做法的经验基础上,从今年起,在全区初步建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具体操作上,由各基层党(工)委所在单位的财政支出部分资金,作为隶属于各基层党(工)委的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的年度考核奖励基金,基金的数额,根据各单位财政实力而定,原则上每人每年不得少于1200元,个人奖励的具体数额,由各基层党(工)委根据年度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情况进行换算。考核激励机制在全区实施以来,受到了广大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务干部的热烈欢迎,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不断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管理。为了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管理工作,切实增强党员管理的目标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去年以来,我们在深化党员分类目标管理的基础上,认真总结雪堰、洛阳等镇的试点经验,在全区积极实行党员年度绩效管理制度。按照以年度为周期,以党支部为单位,具体分因人制宜,设定绩效目标;强化措施,践行绩效目标;民主测评,考核绩效目标;滚动管理,提升绩效目标等四个步骤组织实施。通过全面实行党员年度绩效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基层党组织尤其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针对我区非公企业外来党员比较多的特点,我们按照“管住、管活、管好”的要求,对外来党员实行了双向互动教育管理,主要抓好协调认同,建立双向登记制度;适应特点,建立双向培育制度;因地制宜,建立双向共管制度;结对联络,建立双向反馈制度等四个关键环节。为切实加强外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遥观镇党委采取挂靠和组建外来党员临时党支部的方法,将32名外来务工党员都纳入了党组织进行教育管理,同时,还建立了外来党员管理、联络和培训等双向互动教育管理制度,有效地实现了外来党员教育管理的“本地化”,真正使外来党员成为促进全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2004年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