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一个社会主义国有企业要想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要想赶上时代的步伐,在未来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加强科学管理,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自身特点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建立一个现代企业制度。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强调指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高质量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很多人就此提出了“现代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实际上,所谓现代企业文化,与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演变是不能绝然分开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和美国最早从企业管理方法中总结并提出了“现代企业文化”以及它的一整套体系和方法。随着西方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被加上了越来越多的温情主义色彩,相对于创立初期,看起来更有“文化味道”。它的基本要领是:在企业的领导人和一般职工中树立一种适合于本企业利益的价值观,并采取一系列方法,例如提出一个口号,一句或几句箴言,经常注意表扬模范人物等等,来激发企业全体人员积极性,使他们热爱本企业,乐于为本企业的繁荣与成功去进行奋斗,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效益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同我们以前一直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是不矛盾的,甚至可以说,二者是可以融为一体,互为延伸的。有一点可以作为区别的是,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直接挂钩,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愈见重要和突出。从国内外不胜枚举的例子来看,现代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确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从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公司,如IBM公司,到近年来业绩颇佳的国内企业,如青岛海尔等,无一例外地都拥有自己的一套企业文化,并将此奉为“宝典”。可以说,正确地认识企业文化,解除其神秘感,并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完善它,提高它,培育它,是今后企业工作的一个重任。以下,想就这一问题分专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第一专题:对于企业文化,也有一个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的问题,单纯的雾中看花式的做法,只能造成隔膜和停步不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企业文化这个命题本身已经越来越不陌生了。眼下,各种各样的理论研讨会开得很多,而且看来有越演越烈之势。伴随而来的,是应接不暇的新名词、新概念。企业面临着一场文化理念的革新。相对于我们过去对企业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又不难发现,在热热闹闹的理论研讨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负面的和表面的东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意义上的具体操作往往还停留在陈旧落后的水平之上,显得不够深入,且步履维艰。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没有真正扭转过来。到大企业,知名企业转一圈,觉得人家的企业文化搞得好,搞得上路,但真正让自己来做,却又回到了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上去了,觉得还是老的一套好用、适应。或者在企业文化的大辞典里捡到了一个新名词,却不动脑筋,没有思路,随便找一项企业文体活动的内容便拿来填填充,旧瓶装新酒,换个帽子而已。这种叶公好龙式的做法,造成了企业文化新旧交替过程中的严重缺失。目前很多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上都还没有形成一定特色和氛围,没有形成一个吸引人的文化磁场,不是没有原因的。比如说,企业精神是对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但在一些企业中,企业精神的含义往往并不十分清楚,甚至与企业自身的特点风马牛不相及,连自己本企业的职工也不知道他们的企业精神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用处。
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在乎它的整体面貌、外在形象和内部凝聚力。游离在表面,浮光掠影式的文化建设,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高质量的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要能够往深处推进,要深度作业。具体来说,一是要学出深度来,对于企业文化这个课题,要在承认它是一个新东西的基础上,学出一定的深度来。不仅仅国外大企业的先进模式要学,国内一些卓有成效的经验也要学。长此积累,对企业文化就会有一个宏观的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二是要做出深度来。对于企业文化的实际操作,要有一个高屋建瓴的通盘考虑。既要照顾企业自身特点,又要具有一定的开拓意识和艺术策略。企业文化要有载体,有内容,真正吸引人,团结人,从而展示出一个企业的基本风貌和精神内涵。三是要总结出深度来。相对于一些泛泛而谈的总结报告,企业文化建设的总结一定要有分量,有厚度,对今后的工作能够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以此为起点,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会有的放矢,找准目标,调好步子。
第二专题: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基础环节抓起,从基本的思想意识抓起,特别要牢牢把握住企业意识这一基石。
所谓企业意识,实质上就是一个企业意志的总体表达。它的具体形成,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从个体理念,到共同理念,再到企业意识。只有把企业职工的思想意识真正汇聚到一起,共同发挥能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获得最初的原动力,因此,企业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必须大力宣传企业意识,并建立培养企业意识的相应机制。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首先,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宣传教育的导向。因此,我们在培养企业意识时,必须引导人们抛弃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而大力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观。同时在宣传教育中,还必须十分注意实事求是,对传统观念要采取扬弃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一概抛弃,要使企业意识在抛弃陈腐观念、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一系列符合时代需要的企业意识。其次,建立培养企业意识机制,可以包括多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条件,一个前提,一个基础。所谓一个条件,就是要建立灵活有效的应变机制,靠实力和优势显示企业价值,从而使职工对企业充满信心,这是培养良好企业意识的重要条件。企业意识和企业观念是一个企业价值内核的外化。在这一点上,我们既不能过于超前,也不能停滞落后,要把一个企业的价值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一个前提,就是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譬如职代会制度,这样可以让职工充分参加企业管理,企业的成绩和困难都让群众知道,职工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能够成为领导的决策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这是培养良好企业意识的前提。一个基础,就是要建立起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让职工在公平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激发职工多作贡献的智慧和热情,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做到贡献与利益挂钩,形成岗位靠竞争、实惠靠贡献的观念,这是形成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三专题: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意识上升到一定高度的产物,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途径
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和经营作风在精神风貌上的集中反映,是企业意识上升到一定高度的产物,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途径。实践证明,企业精神一旦为全体职工所拥有,就会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并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培育企业精神,首先就要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体现出社会主义企业中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这一前提下,企业精神还应该富有各个企业的特色和体现出其应有的先进性。从我们企业的特点来说,企业精神的培育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其一,要有中国特色,我们的企业是社会主义企业,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企业的行为,塑造职工的灵魂,同时,还要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不仅要把企业作为一个生产合格产品的经济组织,还要把它看作一个社会主义的基层单位,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其二,要具有时代特色,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电力企业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攻关阶段,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严峻挑战和充满希望的前景。处于世纪之交和变革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用时代精神做旗帜,用时代精神感召和培育企业精神,引导职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从而创造企业新的辉煌。其三,要具有电力特色。我们是电力企业,企业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要多发电,发好电。企业精神的培育也应该围绕它做文章,要着力体现出电力行业的特色,体现出本企业的风格和面貌,而不能一味照抄照搬。其四,要体现群众原则。企业精神的确立应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法,广泛地听取职工群众的建议,使之更确切地反映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和目标理想。
第四专题:实践中的有益尝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运转过程可以包含三个层次,这些层次作用的结果是使企业文化建设保持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借鉴目前企业文化研究中的成果,我们不妨把企业文化的具体化操作分为精神、制度、物质这三个层次结构,以利于进行微观的分析。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三个层次结构呈自上而下的链状分布,企业文化的建设活动最终要落实在物质这一层次上,前两者是条件和保证,它们为后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物质这一层次也影响了精神和制度这两个层次,使之更趋完善和合理。首先是企业文化精神层的建设,这一层次的建设要求企业这个群体的职工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生产经营目标,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树立起正确的工作理念,用递进方式可以表达为:个体理念的聚合,形成共同理念,由共同理念再逐步演化为企业意识和企业精神。这一过程的基石是共同理念的培养和形成。例如,通过在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大讨论活动,可以在职工中统一思想,提高职工的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和责任感,并进而强化责任理念;通过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管理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竞争上岗,可以使管理干部们逐步树立起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竞争理念。正是这些个体理念的建立,使企业的经营哲学、目标、精神、风气及价值标准等变为企业职工的共同理念,从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根”的作用,并使企业精神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职工的一言一行中去。企业文化制度层的建设,从实际操作上讲是建立一整套约束职工行为规范的工作标准体系,为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提供刚性保证。这反映在企业管理上尤为明显,现在很多企业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标准和工作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职工的共同理念不断发展和升华的结果,经过一定阶段,这些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转而成为制度层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物质层的建设,侧重于文化网络的建立,要求努力营造企业文明向上的氛围,从而促使企业精神层、制度层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物质层上充分体现出来,以推动精神和物质的同步发展。在硬件建设上,主要包括厂区工作环境的改造和文化设施的建设。企业的有线电视和广播网络,对企业文化氛围的积极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软件建设上,主要包括进行厂庆系列文化活动,创作厂歌,编写厂史,摄制录像片,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报道,举行球类比赛等各种企业文体活动。我公司近几年组织的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可以说是软件建设上的一个极好例子。经常开展这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强职工凝聚力,促进企业文化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从文化活动的具体化操作上,也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一是要领导重视,起步早,策划早,使活动一开始就有方向和目标。二是活动并不需要采取全面铺开的方式,而可以用切块的办法,把活动分成了九个类别形式的小活动,循序渐进一一完成。三是发动面可以广一些,让职工踊跃参与,把各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也都带动起来。四是党政工团要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大型文化活动的工作量和协作程度要求都非常高,不是哪个具体部门能单独完成的。因此,活动刚刚开始时,就应有很明确的分工。大家相互支援,相互配合,才能使活动的组织工作正常有序。五是宣传要到位。我们公司举办的这几次职工文化艺术节,市以上各大媒体都进行了采访报导,常州有线电视台做了专题节目,常州交通电台更为我们做了100期的企业宣传。这些都使艺术节声名远播,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事实证明,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秀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企业精神得到了弘扬,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企业文化物质层的建设上,软件建立在硬件的基础之上,最能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水平和成绩。同时物质层有赖于精神层、制度层的支持,这一点,也体现在企业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上。从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说,没有恢复达标和创无渗漏工厂的任务的顺利完成,没有全年各项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企业文化艺术节就不会办得那么顺利,或者说既使举办,但在效果上也可能会大打折扣。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大课题,对它的每一次深入,都可能会触动我们旧有的一些思维模式和做法。但也只有深入了,才能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才能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大旗下,真正培育出高质量的企业文化。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