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从增强党在社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创建“五有”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为动力,积极探索和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活动载体,整合社区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构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社区大党建格局,促进了街道社区的“三个文明”建设。
一、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新变化,创新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街居党组织
1、加强街道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加强社区党建,首先要把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好。为此,我们在班子中深入开展了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活动,对照“好班子”“五个好”基本标准和十六大提出的“增强五种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了党工委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制度,使街道的决策、管理更加民主和规范。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三个代表”、“三观”、“两个率先”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能力。一是科学调整组织建制。按照“一居一支”要求,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同时根据党员人数和社区规模,结合社区换届,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并在部分社区试行以楼寓或楼道为单位,建立党小组。二是拓宽用人渠道。采取多种形式,选拔了一批文化程度较高、年纪较轻的同志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在任职形式上,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成员与社区居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做法,形成社区领导班子合力。三是加强教育培训。以党校和街道、社区干部培训基地为主阵地,同时采取现场会、推进会、观摩会等形式,对社区干部集中进行社区建设理论和实践ABC业务培训。四是严格队伍管理。制定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工作职责,组织党员、群众对社区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直接与社区干部的聘、进、退挂钩;出台《社区干部离岗教育暂行办法》,实行末位淘汰制。
3、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组织力量认真排摸辖区非公企业党员、党组织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在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采取成立联合支部,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等做法,开展非公企业党群工作。结合实际,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开展“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党组织在企业职工中较好地发挥了政治核心的作用。
二、适应社区工作的新格局,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合力
一是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由驻区机关、院校、大中型企业等10家党组织参加的街道党建工作联席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横向联系与合作。按照章程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定期开展活动,共商社区建设大计,实现了与“发展区域经济,创建文明城区,加强社区建设,开展社区服务,为民办实事”的结合。
二是建立共建活动机制。动员、组织社区党组织走出里弄小巷,主动与区机关、驻地单位党组织开展居企共建、居机共建、村居共建、军(警)地共建等活动,做到党员教育联搞,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文明小区联建。目前,街道10个社区与区机关、驻地单位、近郊村委党组织结成了35个共建对子。
三是建立工作渗透机制。坚持以一流的社区党建,推进一流的社区建设,把加强社区党建各项工作与“四进社区”活动、建设学习型社区、创建平安社区等紧密结合,相互融合,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活动中,渗透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渗透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的具体过程中,渗透到居民群众自治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四是建立在职党员参与机制。我们在各个社区建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把地区上的在职党员组织起来,根据他们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成立了由14支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广大在职党员在社区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维护小区稳定,带头搞好责任区管理,带头开展邻里互助,带头参与小区文明建设,把作用拓展到八小时外。
三、适应社区党建的新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聚合力
1、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创新党员教育模式。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知识型党员”作为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方面,大力加强社区党员学习场所建设和师资力量配备。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配置了电脑、电视机、VCD、音箱等电教设备,组建了一支由在职教师、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机关干部、法律工作者、部队官兵等60多名志愿者参加的文化指导员、文体辅导员、义务宣讲员队伍。另一方面,在学习内容上紧扣时代特征。组织社区党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现代科技、电脑、法律等基础知识。去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28个培训班,有1200多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培训。同时制定了党员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
2、全面实施分类目标管理,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对离退休党员,通过建立“离退休党员奉献岗”,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组织他们争当党的政策宣讲员、市民教育辅导员、民间纠纷调解员、居民群众联系员、社区治安保安员、环境卫生监督员。对在职党员,通过建立党员联络站、志愿者服务队等,适时、适宜、适度地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在小区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通过双向认识、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增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对下岗、失业党员,从关心生活入手,帮助他们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再就业能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观念,注意党员形象。
3、积极试行“纪检监察工作进社区”,创新党员监督模式。依托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站,各社区都聘请了地区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老党员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在楼寓开设“社区党员公示栏”、“党员先进性展示栏”、“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对社区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行为进行监督,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干部定期组织评议,对社区自管党员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开展年度民主评议,使党员时刻处于群众监督之下。
四、适应社区建设的新任务,创新党建方法,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以开展社区服务为重点,践行党的宗旨。从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街道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市民求助中心,建立并开通“残疾人之光”网站,各社区都实行了“五站”进社区,为居民提供10大类107项无偿或低偿服务。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把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加强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发挥社区优势,广开就业门路,满腔热情地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2003年,共安置双下岗、失业人员276名。
2、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目标,改善社区党的领导。一是依靠民主贯彻党组织意图。由辖区单位党组织代表、党员代表、在职党员代表等组成居民区党建议事会,对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形成意见后,提交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决策,交社区居委会执行,把党的工作渗透到居民群众自治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二是开展“议行分设”的试点。在全市率先试行“议行分设”,将社区各项事务的决策权与实际运行权相分开,居委会成员选举产生与社区工作者聘用相分离,进一步完善了社区自治结构,使社区党组织从繁杂的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有效地改善了党的领导。三是实行街道政务公开和社区居务、财务公开,保证居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事务和公益事业。
3、以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载体,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示范、引导作用。建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4支,志愿者达到1500多人。把每双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作为“街道党员义务奉献日”,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党员走上街头,定期为居民义诊,修理电器,科技、卫生、法律知识咨询和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等服务活动。仅去年,街道社区党员志愿者共参加各类服务活动4000余人次,办好事、实事1000多件。在扶贫帮困助学活动中,街道党员带头与地区上的33名孤老结对,定期上门送温暖。在维护社区稳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市民素质等活动中,党员志愿者街头巷尾、楼前院后,奋战在第一线,他们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社区,社区为我”的社会风尚,使党旗在社区高扬。
4、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共同责任,增强社区党员的参与意识、奉献意识。围绕创建文明社区目标,积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整合社区资源,立足街居文化阵地,成立了社区艺术团和29支社区文体团队,常年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在开展“五好家庭”、“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学习型社区”等创建活动中,社区党员带头参与,自觉增强“主角”意识、奉献意识,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使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怀德苑、文亨花园社区分别被评为省文明小区、市文明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