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组织建设 >> 内容
 
立足地方 服务全局 努力探索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发布日期:2004-06-15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7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的全部资源成建制并入学院。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0124人,教职工1027人,在校中共党员896人,基层党总支21个。组建本科高校短短四年,学院党委抓住新时期高教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全院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受到普遍好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组建以来,学院党委根据地方高校地方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始终按照“突出一条主线”、“明确一个重点”、“抓住一个根本”、“夯实一项基础”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抓好党的建设,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

  一、突出一条主线,即:抓好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来,学院党委在学院各项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线路、方针、政策等多项主要任务,为学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方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方面,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教育和带领广大师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进入本科办学阶段以后,学院党委审时度势,认真分析自身的办学基础、实际水平,认真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全省高校的布局规划,深入调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学院在全省高等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和应承担的任务,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这就是: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本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在确保知识、能力达到本科规范的基础上,着力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类型、层次上,学院要办成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体的教学型本科高校;在服务面向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常州,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服务江苏,成为常州及周边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继续教育基地、科研创新基地;在培养目标上,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在学院内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全院师生员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与此同时,学院党委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充分论证,组织制订并实施了《常州工学院“十五”计划纲要》等一系列事关学院发展全局的重大规划,在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基本建设等方面都制定了主要指标和保证措施。目前,学院的各项建设发展正在按这些规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实践证明,院党委组织制定并实施的这一系列规划,既积极大胆,又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2000年学院升格本科以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结构和类型的需求变化,围绕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建设,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在思想认识、科学研究、管理体系、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过程和方式、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的特色。

  由于定位准确,措施得力,学院抓住近几年高教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不断壮大实力,逐渐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声誉。2000年,学院招收本科生仅340人、专科生1501人,2001年招收本科生就达1059人、专科生1409人,2002年招收本科生达1414人、专科生1317人,2003年招收本科生1788人、专科生1556人。四年来全日制在校生每年净增近1500人,全日制在校生总数增长了近两倍。学院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2000至2003年平均达85%以上;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100%。学院的毕业生不仅是常州当地建设与发展的人才主力军,也受到周边省、市、县的欢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广东、上海、苏州等地就业,社会反映良好。2004年5月,学院以高分和优秀等次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首批10个本科专业全部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

  二、明确一个重点,即:抓好班子建设和组织建设,为学院中心工作奠定组织基础。

  建校以来,学院党委结合学院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抓好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院领导和党委委员工作条例》、《民主生活会制度》、《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意见》等规章制度,确保领导班子成员在理论学习、议事决策等方面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自1999年起连续5年被中共常州市委授予“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称号,学院党委获得全市县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先进集体,学院将审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的经验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一致好评。

  其次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及机构调整的同时,及时调整党的基层组织,使工作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目前全院共建立了21个党总支、49个党支部,基本适应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学院始终坚持把党支部的“达标升级”作为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通过考评涌现了一批省市先进党总支、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迎评促建”工作中,学院注意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不仅推动了工作,而且锻炼了队伍。实践证明,凡是党组织坚强的单位,就能较好地形成教职工的合力,推动工作向前发展,凡是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单位,工作就处于被动滞后状态。

  三是加强与改进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学院在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本科建设的要求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2001年4月以来,党委开始在科级干部、中层干部中实行公开竞争上岗的组织用人制度,探索采用公开、民主的方式选拔干部的新机制。三年来共公开选拔科级干部47名、中层干部35名。在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中,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任用了一批有群众基础,有管理能力,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的中青年干部,优化了党政干部队伍,从组织上保证了学院事业的发展。目前,全院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3.2岁,博士、硕士研究生18人,教授、副教授60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89%。

  四是加强与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员队伍。学院党委对发展党员工作高度重视。对发展对象,党委要求重点放在重师德、讲奉献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群体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群体。2000年发展学生党员102人,2001年109人,2002年145人,2003年161人,目前全院有学生党员355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5%。教职工党员(不含离退休人员)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党员占同类人员的44%。在发展程序上严格按《党章》规定进行,2001年开始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使预备党员置于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工作方法上,倡导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个别教育与业余党校培训相结合,每年坚持举办4期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保证发展的新党员在思想与行为表现上都符合党员标准。

  三、抓住一个根本,即: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给学院的发展提供动力。

  近几年来,学院党委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党委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先后学习了江泽民“5.31”讲话和“7.1”讲话、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分析研究学院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明确发展任务和目标,带领全院教职工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明显效果。每年举行两次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自觉吸取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年来的民主生活会共吸纳群众意见和建议171条,并提出整改措施,逐步加以落实。聘请校外专家为师生作形势报告和理论辅导报告7场次。党委主要领导和一批党员骨干教师坚持在业余党校上党课,加强对入党对象的教育和培养。逐步加强对“两课”教学的指导,努力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学院对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开展民主咨询,工作方式方法得到改进,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组建本科高校以来,学院坚持每年都开展两次“校风建设月”活动。2000年,分别以“塑造学院‘秀外慧中’的良好新形象”、“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共塑常州工学院新形象”为主题;2001年,分别以“崇尚科学文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鼓励科技创新”和“弘扬‘执着’、‘勤奋’的校园精神”为主题;2002年,分别以“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和“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2003年,分别以“创新”和“同心同德干大业,团结奋进建常工”为主题;2004年,以“以人为本,服务他人”为主题。长期不断深化的、变化的校风建设活动以及“常工精神”的不断完善和宣传,在全院师生员工中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常工精神文化现象。
学院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并绿化、美化校园,使校内每一座建筑、每一条道路以及每一个绿化、美化景点不只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受,而且蕴涵着一种向上的精神,促进了全院师生的身心健康。学院积极发挥常州历史上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在院内建造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点,对全院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2000年以来,“院士语林”(主要汇集常州籍院士的人生感悟、治学格言及对后学的寄语)、“秋白园”(纪念常州籍政治家、文学家瞿秋白)、赵元任先生雕塑(纪念常州籍语言学家、音乐家、科学家赵元任先生)等景点相继建成,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几年来,学院党委在正确理论、先进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经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给学院的发展注入了充足的精神动力,全院党员和广大师生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形成了全院上下同心同德、加快发展的大好局面,“求实求新、团结奋进”的“新常工精神”逐步成型。

  四、夯实一项基础,即:抓好法制教育和维护稳定工作,为学院建设保驾护航。

  建校以来,学院党委不断加强针对全院师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治校水平。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工作,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广播、院报、宣传栏开辟专栏,对师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有关二级学院、系(部)还结合专业实际开展了如法律咨询、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板报、探讨法制问题的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从而使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开始确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观念,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教师、学生的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及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水平。几年来,学院没有出现重大违法事件和非正常伤亡事故。

  几年来,学院党委牢固树立“安全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基础”、“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把维护学院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院党委多次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安全稳定工作。学院所属各单位都按照要求,坚持抓早抓小、工作在先、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把事态处置在萌芽状态,安全责任制得到层层落实,稳定工作网络逐步健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已经形成共识。几年来,学院坚持不懈地搞好校园综合治理和安全保卫,特别是加大对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会同地方政府对周边存在的录像厅、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进行了多次清理,对保证师生的安全和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总结近几年学院党建工作的实践,我们体会到:一是要坚持党对学校各项事业的领导,发挥院党委的集体领导作用,提高院党委驾驭全局的能力,为搞好学院的党建工作提供前提和根本保证;二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