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组织建设 >> 内容
 
在改革中增加农民收入
发布日期:2004-07-19   浏览次数: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仍然比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较为突出。增加农民收入,要靠改革、靠发展。
    
  一、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巩固农民增收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农民增收难的症结所在。据调查,西部农民传统种植业收入基本无利润,而依靠科技的种植业收入明显高于传统种植业的5成至1倍,从事名优特新农业和二、三产业的收入则高于传统农业5至10倍。实践证明,增加农民收入要依靠科技,依靠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工业化和农村社会城镇化的路子。一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高效农业。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不尽相同,区域经济各具特色,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培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二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保证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促进产供销结合、农工商一体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西部地区应集中力量,集中资金,积极扶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做大做强基地规模,拉长产业化链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实现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销售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西部地区应注重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种服务,组织开展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千方百计扩大销售,保证农产品卖出去、卖好价。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制定科学的农产品等级标准,建立完善绿色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强化全程质量监督。大力推行“品牌”战略,积极争创名牌,扩大名优农产品的市场份额,让农民从中获得更高的收益。
    
  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西部地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十分巨大。只有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首先,要大办工业,努力使工业经济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园区建设,以优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务吸引各类企业,形成产业和企业集群,吸纳农民就近就业,繁荣城镇经济。其次,要加强城镇建设,努力使小城镇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平台。以城镇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眼长远发展,集中力量上马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镇经济,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地。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制定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乡镇企业向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和经济园区集中,农民就近转入小城镇就业,产生显著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再次,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旅游和社会服务业,努力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西部地区工业和国有经济薄弱,个体私营经济主要从事第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西部地区应鼓励农民务工经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尤其要组织群众走出去寻求发展,把外面的钱赚回来,把技术和知识学到手,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三、研究制定扶持农民增收的优惠政策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各项事业欠账大,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同时需要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给予长期的倾斜和扶持,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一是制定更加灵活的土地政策,走以地生财的路子。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借以发展的最大资源。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是如何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保证他们今后的就业、生活保障、子女上学、医疗保健等问题。而做好土地这篇文章、实现土地合理流转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应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使用”的原则,放宽土地使用权,允许以土地资产入股、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二是制定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走轻徭减赋增收的路子。西部地区财政比较困难,难以保证对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开发建设的投入。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总额和增幅。同时,坚持轻徭减赋,放水养鱼,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政策,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制定更加倾斜的项目建设政策,走投资拉动增收的路子。西部地区大多属投资拉动型经济。加大投资力度,有利于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制定治本的扶贫政策,走产业开发增收的路子。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为主要形式,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带动农户,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五是制定更大力度的西部大开发扶持政策,走加快发展增收的路子。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投资环境不佳,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要进一步加大对水、电、道路、教育、卫生等的投入力度,全力改善西部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使群众在开发建设中得到实惠,增加收入。
    
  四、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民增收的活力
    
  消除体制性障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动力,是从根本上形成农民收入增长的良性机制。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流动的户籍制度。建立完善住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制度,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进城农民享受平等的教育、医疗卫生权利。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资产、土地为纽带,吸引民营资金投资兴业,建立多元化的小城镇投资体制,推动小城镇健康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大力推行小额信贷,向低收入农民倾斜,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摆脱贫困。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各类市场,重点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促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相衔接,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引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尽可能地规避灾害、价格变动的风险,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五、综合运用价格杠杆,营造农民增收的环境
    
  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杠杆和最有效的手段。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价格调控上想办法、做文章,形成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价格机制。当前,应紧紧围绕“补、降、调”三个环节强化措施。首先应实行农业补贴政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促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对农民种粮实行补贴政策,使农民从事农业有利可图,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次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成本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大力扶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不断降低生产资料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第三要调整优化涉农价格。政府应尽力调高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政府收购价,并对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合理调控,实行最低保护价,制止恶性竞争和行业垄断,缩小价格波动范围,减少大起大落。对化肥、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尽力降低水费、电费等,通过价格的合理调控,确保农业生产收入的稳定和增长。
    
  六、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增收的水平
    
  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时有反弹,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一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农业税征管办法,保证基层依法依率征税。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快乡镇机构改革,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合理调整、撤并乡村和学校,减少机构和人员。二要坚持依法行政,坚决制止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行为。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下决心解决因病减收返贫的问题。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努力使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建立疫情、疾病监测体系,为群众提供及时的计划免疫和保健服务,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四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下功夫解决因灾减收返贫的问题。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