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人才观与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只有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 一、树立靠人才支撑发展、靠人才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观念,努力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加快农村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把这种“双强”型的人才吸引到党员队伍中来,把广大党员培养成这种“双强”型的人才,让广大党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才能不断为农村党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体现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近年来,我们山东省莱芜市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实施“双培”工程,一方面是把好党员“入口”关,注意把具备“双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成党员;另一方面是把现有的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今年以来,我们专门出台文件,要求各村在对致富能手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建立致富能手档案,每个村确定3名以上年龄轻、掌握较成熟的种养加工等实用技术、有一定潜质的致富能手作为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对现有党员进行市场经济意识和科技知识培训,使他们成长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人。目前,全市列入重点培养范围的致富能手有2600多名;2003年纳新的486名农村党员中,90%以上都是致富能手。 二、树立“双强”干部是农村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创新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创新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着重从选好、管好、关心好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首先要选好。我们在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大力推行两委交叉兼职,把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群众威信高的农村优秀分子选进了“两委”班子。换届后,全市农村干部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以上的约占50%,致富能手约占20%。 其次要管好。我们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各项规章制度。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农村财务问题,在全市推行了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会计,实行易村任职,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财务混乱和村务公开不实的问题;并相继出台了《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规范》等文件,使农村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管好还要抓考核促实干。年初根据全市的总体任务要求制定考核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到区、乡、村各级,平时进行督查,年底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再次要关心好。我们对农村干部从工作上支持、感情上贴近、待遇上从优,一方面从舆论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肯定农村干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另一方面,围绕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各级财政都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补贴,并对村干部报酬实行统筹,出台政策解决村干部的养老保险问题。 三、树立用“以人为本”来检验发展的观念,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检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我们注重把握三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看能否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2001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富民强村工程”,指导每个村制定了“富民强村”三年规划。各级党组织在发展经济中,探索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劳务输出等几条富民强村的路子,在税收、用地、人才引进方面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市里每年拿出300万元资金来用于贷款贴息扶持养殖大户、表彰奖励农业结构调整先进村,并制定各种奖励政策,鼓励各村拓宽市外、境外劳务输出的路子,扩大了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 第二个标准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好农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我们要求各级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农村工作联系点制度、包村工作制度和机关干部驻村蹲点制度,为贫困落后村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为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补助救助办法》,每年拨出近200万元,对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失学儿童等进行补助;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也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为农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第三个标准是看能否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提倡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其次,充分挖掘本地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再次,针对发展过程中,有些村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文件规定,限制破坏环境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