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人民网-理论
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
贴近群众,说群众愿意听的话
县市一级的同志工作在基层,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把心系群众作为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群众工作,注重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做到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不能丢。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乐于接近群众,善于与群众交朋友。
用群众语言,深入群众尊民俗。要结合开展工作,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群众语言,了解当地民俗,尊重当地民俗。在调查研究、走访群众、宣传政策时,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不讲官话、大话、套话和空话,在与群众接触和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干群关系,做到说话群众肯听,办事群众肯帮。
为群众说话,制定决策重民意。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决策之前的调查研究,给群众“说话”的权利,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凝聚决策智慧,在决策中充分体现民意。特别是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和重大项目规划上,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和途径,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听群众呼声,推进工作顺民心。要坚持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运用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推进工作。
紧扣发展,干群众得实惠的事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把加快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带领群众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推动发展。
抓住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在抓发展的问题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关系发展的每一项决策建立在充分调查、科学论证、慎重决策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把握重点,尽心竭力解难题。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体察群众疾苦,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好农村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着力抓好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牢记宗旨,服务群众办实事。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能够办到的事情抓起,切实做到只要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应得利益。
注重修养,做群众信得过的人
做人讲人品,为官重官德。“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领导干部在群众中间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威望如何,对于做好群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以诚示人,平等待人。真诚、平等是互相信任的基础。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不能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能有唯我独尊的“官老爷”意识,要坚决克服“官本位”、特权思想和轻视群众、骄傲自满等错误思想倾向,严格自我要求,充分尊重群众,平等对待群众,在群众心目中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
勤政为民,乐于奉献。认真履行职责,不计个人得失,尽心尽力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反对空谈,倡导实干,坚决消除当“太平官”的思想,要当干事的“官”,当为群众谋利益的“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强化法制观念,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做到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现象。
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在执行政策、处理问题时,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搞暗箱操作,不违背原则,不徇私舞弊,不以权谋私。
廉洁自律,清正廉洁。自觉按照道德原则和纪律要求去行动,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信任,争取群众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