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去年把288个行政村优化合并为175个,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今年溧阳在全省提前半年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尽管埭头镇早在今年3月以“海选”村书记成功开创全省先例,但在部署5月8日的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为保持稳定和推进工作计,该镇党委、镇政府班子仍持慎重的态度:全镇7个行政村,计划2个村为“海选”,其余为提名候选人选举。
不料,当镇党委、政府召集村书记亮出想法后,全镇7个村的村书记都主动要求实行“海选”。埭头村书记史富波说出了大家的共识:“只有民主选举,才能优胜劣汰,而民主选举也是对我们工作与能力的一次检验。”
于是,埭头镇发给选民的选票,没有候选人名字,没有组织意图,拿到选票的选民们再次感慨:“让我们做主,选出自己满意的村官,这样的民主,我们服气!”
与埭头村相邻的前六村,是一个以吕姓大族为主的村,担任13年村书记的吕国民尽管有较高威望,但因58岁,已到规定退职年龄,前次村书记“海选”中,他主动让贤,年轻的周和平脱颖而出。而这次村委会“海选”,周和平又高票当选,对于村里这个唯一周姓后生的胜出,落选的3位村干部也十分服帖:“他是经济能人,致富不忘共富,且常常垫资做好村里的公益事业,选民选他,更能说明百姓心里有杆秤。”
“海选”,使埭头镇7个村全部成功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达到组织意愿与群众意图“两意合一意”的圆满效果。溧阳市副市长夏国浩说,埭头镇“海选”的成功,说明基层民主已深入人心,而基层民主的推进,又得益于该镇较早实行了双票制、参事制、票决制,让百姓有了充分表达民意的渠道,使民智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民权得以真正地体现,从而赋予选举的不断创新。
尊重民主、贯彻民主,民主意识让选民更加珍惜手中的选票。在社渚镇宜巷村选举现场,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民接到选举通知后,纷纷赶回投上庄严一票。66岁的选民肖奂义说:“为不耽误投票,我连夜从苏州工地赶来,没回家就直奔投票点。我要为王仲喜投一票,他曾是山丘村的书记,自从山丘与宜巷合并后,他甘愿做好配角,为村里做了大量工作。”
从社渚镇辗转戴埠镇郑墅村和竹箦镇余桥村,通过民主选举,该市有4名大学生村官由过去担任村主任助理“幕僚”角色而被选为村委会委员。郑墅村是个闭塞落后的村落,去年8月,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的林湘琪到村里担任村主任助理后,凭借她所学行政管理与法律事务专业,不仅帮村里理顺并建立了电脑台账,还协助村里在修建“村村通”道路时严把质量关。村民们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次,用高票给了她充分的肯定。与林湘琪相比,余桥村的村主任助理朱蓉已有3年的村官资历,这个毕业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留学生,3年来走村入户,帮助众多村民规范承包合同,化解承包纠纷,并积极开展小康调查、村情调研,遇上全市举办国际性节会,还参加志愿者翻译工作。村民这次选她为村委会委员,基于一个共识: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是未来农村建设的希望!
据溧阳市民政局局长王海保介绍,截止5月13日,全市登记选民499814人,参加投票选举467992人,参选率达93.6%。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主任172人,副主任3人,村委会委员655人,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96个,占村总数的54.9%;实行“海选”的村有24个,占村总数的13.9%。他十分感慨,说,这次选举来信来访少,说明民意得到了充分尊重,同时也说明溧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抓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实效。
确实,埭头镇所有村书记之所以主动要求海选,那是源于一种自信;而自信,是建立在为民办实事基础之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