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选拔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今年六月,我市拿出团市委副书记、市住建局副局长、市商务局副局长、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等职位,面向常州范围内各级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开选拔,整个过程做到全程差额、全程公开和全程监督。历时一个半月,5名人选已从109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赴职履新。回顾本次创新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三级条件:让人岗相适度更高
根据公选职位的特点和职位所在领导班子的结构现状,从基本条件、资格条件和具体职位要求三个层面科学制定公选条件,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渠道、从源头提高适岗人选胜任力。基本条件的制定,主要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资格条件的制定,因公选职位不同,主要从年龄、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设置;具体职位要求的制定,主要考虑到人岗的匹配性,从人选的学历层次、专业类别、对象范围以及能力要求等方面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职位条件。
两类考试: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紧扣公选职位特点和岗位需求,笔试由综合知识测试、专业技术水平笔试两部分组成,前者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主要考查人选对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心理素质和基本能力倾向;后者采用笔试作答的形式,主要考查人选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两次评价:让作风实的比得出
创新人选评价模式,采用面试面谈、组织考察,对人选进行两次评价。面试面谈进行现场评价,由结构化面试和专家面谈评估两部分组成,统一题本、统一评分标准,全程录像、现场公布成绩,前者主要考查人选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自我情绪控制等,后者主要考评人选的专业背景、工作作风和岗位匹配性等。组织考察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前延后伸考察方法,通过查阅人选档案,从学历、专业、经历等方面了解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谈话,了解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对比分析人选的适岗性和群众满意度,让“作风实的比得出”。
两轮票决:让能力强的选得上
在“两考两评”基础上,召开公开选拔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按各职位选拔计划1∶2的比例票决产生初步人选,提交市委常委会进行第二轮差额票决。在两轮票决会议上,先由组织部门介绍考察情况以及人选分析比较情况;再播放人选面试面谈电视录像,让领导小组成员、市委常委对人选有感性认识;第三,进行酝酿讨论,坚持“三个对照”,即对照公选职位,坚持以岗选人,看谁更适合岗位;对照公选职位所在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坚持优化结构,看谁是最佳人选;对照人选素质能力,坚持好中选优,看谁是最优人选;第四,无记名差额票决,特邀监督员现场监督,当场统计并公布票决结果,让“能力强的选得上”。
全程差额:让比选竞争性更强
竞争性选拔干部,核心是多中选少、好中选优,把最合适的人选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本次公开选拔,按照全程竞争、差额比选要求,采用“54321”全程差额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在提名推荐环节,明确规定每个公选职位应有5名以上适岗人选,确保有人可选;在笔试环节,按照综合知识测试成绩占50%、专业技术水平笔试成绩占50%的比例合成人选笔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职位选拔计划1∶4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面谈人选;在面试面谈环节,按照笔试成绩占40%、结构化面试成绩占40%、专家面谈成绩占20%的比例合成人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职位选拔计划1∶3的比例确定体检人选;在领导小组酝酿环节,按各职位选拔计划1∶2的比例确定初步人选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最后,由市委常委会对各职位人选进行对比分析、差额票决,形成决定。 |